心过虔江汩汩流,一峰晴处且夷犹。
名家彭蠡湖西著,姓氏梁皇寺里留。
园列村庄皆歇马,池分沙溆各眠鸥。
藏书自秘谁看得,闻说高僧共一楼。
心过虔江汩汩流,一峰晴处且夷犹。
名家彭蠡湖西著,姓氏梁皇寺里留。
园列村庄皆歇马,池分沙溆各眠鸥。
藏书自秘谁看得,闻说高僧共一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首句“心过虔江汩汩流”,以流水比喻诗人的心境,既表现出内心的平静,也暗示了旅程的悠长。接着,“一峰晴处且夷犹”描绘了晴朗天气中一座山峰的静美,与前句形成对比,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多变与和谐。
“名家彭蠡湖西著,姓氏梁皇寺里留。”两句通过地点的转换,引入了历史人物和文化背景,彭蠡湖和梁皇寺都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暗示了诗中所赞之人的身份与成就。
“园列村庄皆歇马,池分沙溆各眠鸥。”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描绘得淋漓尽致。村庄与池塘、鸥鸟共同构成了一个宁静祥和的世界,马儿在园中休息,鸥鸟在池边栖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最后,“藏书自秘谁看得,闻说高僧共一楼。”这两句则转向了对知识与智慧的探讨。藏书虽多却深藏不露,只有高僧能窥其奥秘,这不仅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也暗含了对智慧与修行之间关系的思考。整首诗在赞美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融入了对人文精神的深刻洞察,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平。
蹴毬尘不起,泼火雨新晴。
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
老慵虽省事,春诱尚多情。
遇客踟蹰立,寻花取次行。
连钱嚼金勒,凿落写银罂。
府酝伤教送,官娃岂要迎。
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莺。
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
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
腊后冰生覆湓水,夜来云闇失庐山。
风飘细雪落如米,索索萧萧芦苇间。
此地二年留我住,今朝一酌送君还。
相看渐老无过醉,聚散穷通总是闲。
湖广舟自轻,江天欲澄霁。
是时清楚望,气色犹霾曀。
踟蹰金霞白,波上日初丽。
烟红落镜中,树木生天际。
杳杳涯欲斑,濛濛云复闭。
言垂星汉明,又睹寰瀛势。
微兴从此惬,悠然不知岁。
试歌沧浪清,遂觉乾坤细。
肯念客衣薄,将期永投袂。
迟回渔父间,一雁声嘹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