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远参寻遍,修行却不行。
耳边无俗语,门外是前生。
塔见移来影,钟闻过去声。
一斋唯默坐,应笑我营营。
四远参寻遍,修行却不行。
耳边无俗语,门外是前生。
塔见移来影,钟闻过去声。
一斋唯默坐,应笑我营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寺庙中修行的僧人,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内心世界的宁静。"四远参寻遍,修行却不行"透露出僧人的修炼之路虽长且艰,但他并未在物质层面有所追求或进展。"耳边无俗语,门外是前生"则形象地表达了僧人远离尘世喧嚣,他的心灵空间超越了现实的束缚,连同他的前世今生都置于寺院之外。
"塔见移来影,钟闻过去声"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塔影随光线移动,而钟声则似乎带着岁月的回音,都是僧人日常修行中的景象。这些自然界的变化与声音都成为他内心世界的一部分。
"一斋唯默坐,应笑我营营"则展示了僧人的禅定生活,他唯一的活动就是静坐冥想,而对于世间的忙碌奔波,他只会报以淡淡的微笑。这个“我”字,用得既亲切又深远,彰显出诗人对修行生活的自信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追求精神超脱、宁静致远的僧人的形象。每一句都像是从寺院的深巷中传来的低语,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超然物外的淡定与平和。
深红浅紫,西园路、绿叶扶苏清晓。
水边林下,午醉晨妆,粲粲不知多少。
数百成丛,斜傍石榴花下,开时也随人好。
尽薰风、吹得容光炫耀。倾倒。
任是东西欹侧,只解对、太阳留照。
蒂浅莫簪,色堪夺目,谁共牡丹相较。
须信昆明铜雀,罗生疏植,朩槿如何同调。
甚眼前无奈,轻谈微诮。
拂金徽,开素匣,白鹄窥帘窦。
解愠南风,习习飘朱袖。
何须涧响松涛,冰清盈抱,将陈曲、楚明光奏。
闺中秀。试问流水高山,正声又依旧。
罗袂红裙,应有钟期构。
不劳司马求凰,文君今日,早先把、隐情轻逗。
一片姑苏月,还似昔时圆。
不知吴王乘月,几度醉台前。
我想当初行乐,惟恐琼楼玉馆,不得畅流连。
醉醒弄弦管,常愿夜如年。采香径,销夏渚,快无边。
歌阑舞罢,一声屧响碧云天。
肯信春花秋露,转眼朝荆暮棘,犀甲散江烟。
回首看西子,笑上五湖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