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远游,多是悲登眺。
况复念三闾,遗踪良可吊。
道直出章华,才高逐边徼。
冤声喷夜江,愁色迷烟峤。
断碑没败莎,古木吟荒庙。
祠正少来奠,岸峻稀停棹。
神容渍老苔,坏壁通残照。
旧径失朱门,空庭起寒烧。
馀基虽索寞,清问长光耀。
旌贤谁再兴,勿使过者诮。
人生苦远游,多是悲登眺。
况复念三闾,遗踪良可吊。
道直出章华,才高逐边徼。
冤声喷夜江,愁色迷烟峤。
断碑没败莎,古木吟荒庙。
祠正少来奠,岸峻稀停棹。
神容渍老苔,坏壁通残照。
旧径失朱门,空庭起寒烧。
馀基虽索寞,清问长光耀。
旌贤谁再兴,勿使过者诮。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寇准在闲暇时游览三闾故里的凄凉景象,感慨万分。诗中表达了对古代贤者的敬仰和对世态炎凉的忧虑。诗人感叹人生短暂,远游常带悲情,而三闾大夫的遗迹更是引人哀思,其高尚品德如同章华台的直道,才华横溢却遭贬谪。冤屈之声回荡在夜江,愁绪弥漫于山岭,庙宇荒废,碑文淹没在荒草之中,古木在废墟中发出幽幽叹息。
诗人惋惜祠堂无人祭奠,岸边险峻,舟行稀疏。神像被岁月侵蚀,只剩老苔覆盖,残破的墙壁透入仅有的阳光。昔日的朱门已消失,空庭上寒火燃烧,遗址虽寂寞,但其精神犹在,光照千古。诗人期盼能有人再次表彰贤者,以免后人讥讽。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三闾故里的描绘,寓言了对社会公正的呼唤,以及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花陌千条,珠帘十里,梦中还是扬州。
月斜河汉,曾记醉歌楼。
谁赋红绫小砑,因飞絮、天与风流。
春常在,仙源路隔,空自泛渔舟。新秋。
初雨过,龙团细碾,雪乳浮瓯。
问殷勤何处,特地相留。
应念长门赋罢,消渴甚、无物堪酬。
情无尽,金扉玉榜,何日许重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