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三度客南州,强半登临在此楼。
若使人生无别恨,祇除江水不东流。
歌残白纻辞官阁,吟断青山上客舟。
却羡姑溪溪柳色,解将青眼为君留。
五年三度客南州,强半登临在此楼。
若使人生无别恨,祇除江水不东流。
歌残白纻辞官阁,吟断青山上客舟。
却羡姑溪溪柳色,解将青眼为君留。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的《太白楼留别史戺庵》。诗中描绘了诗人多次造访南州,在太白楼上的登临之感,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首联“五年三度客南州,强半登临在此楼”,以时间与地点的反复强调,表达了诗人对南州与太白楼的深厚情感。五年间三次来访,一半的时光在楼中度过,可见其情之深、意之浓。
颔联“若使人生无别恨,祇除江水不东流”,运用假设与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别离之痛的感慨。如果人生没有离别的遗憾,或许江水也不会向东流去。这里借自然现象比喻人生的无奈与悲凉,引人深思。
颈联“歌残白纻辞官阁,吟断青山上客舟”,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歌声随着白纻(一种丝织品)的舞动而消散,青山之上,客船渐行渐远,诗人的情感在歌声与吟诵中逐渐消逝,形象地表现了离别的哀愁。
尾联“却羡姑溪溪柳色,解将青眼为君留”,以羡慕姑溪溪边柳树的青绿,表达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柳树以其青翠的颜色,似乎在用“青眼”(表示特别关注或喜爱的眼神)挽留友人,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伤感与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巧妙安排,以及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哀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夏后厄有穷,中绝四十载。
吾皇归满洲,二年定辽海。
中兴与开创,赫赫有真宰。
人心不忘旧,制胜若因垒。
中原可徐复,修德犹有待。
一言几兴邦,惟以敬胜怠。
忽曰我得天,天命固未改。
南妆尚未丽,北宇饶丁香。
玉簪独幽艳,兼彼二者长。
此花小于簪,才可喻钗梁。
皭然天下白,间色谁能当?
岂可无嘉名,名之曰夜光。
聊以比夜合,双璧堪辈行。
玉气如白虹,意奇语非常。
礼经极能事,物色收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