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陌千条,珠帘十里,梦中还是扬州。
月斜河汉,曾记醉歌楼。
谁赋红绫小砑,因飞絮、天与风流。
春常在,仙源路隔,空自泛渔舟。新秋。
初雨过,龙团细碾,雪乳浮瓯。
问殷勤何处,特地相留。
应念长门赋罢,消渴甚、无物堪酬。
情无尽,金扉玉榜,何日许重游。
花陌千条,珠帘十里,梦中还是扬州。
月斜河汉,曾记醉歌楼。
谁赋红绫小砑,因飞絮、天与风流。
春常在,仙源路隔,空自泛渔舟。新秋。
初雨过,龙团细碾,雪乳浮瓯。
问殷勤何处,特地相留。
应念长门赋罢,消渴甚、无物堪酬。
情无尽,金扉玉榜,何日许重游。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李之仪的《满庭芳·其二》,其中充满了对扬州的怀念和美好的记忆。
“花陌千条,珠帘十里,梦中还是扬州。” 这几句描绘了一幅繁华如织的城市景象,"花陌"指的是花开满径的小路,"珠帘"则喻示着美丽如珠的窗户,而"十里"则强调了这种美景的广泛和深远。梦中依旧是扬州,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无尽的眷恋。
“月斜河汉,曾记醉歌楼。”这里的“月斜”意味着月光渐渐西斜,夜色已浓,而“河汉”则指的是长江和汉水,这两处都是历史上与诗人情感深厚的地方。"曾记醉歌楼"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那时候的欢乐和歌声仍旧在心头萦绕。
“谁赋红绫小砑,因飞絮、天与风流。”这几句词语优美,意境悠远。"红绫"可能指的是用红丝线编织的小篮子,而“小砑”则是一种装饰品。"因飞絮"中的“絮”是古代的一种轻纱制成的布料,"天与风流"形容一种自然而然、随意所至的情景。
接下来的几句:“春常在,仙源路隔,空自泛渔舟。”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他乡,但心中总是怀念那不变的春色和仙源之美。"路隔"意味着虽然有所隔绝,但心灵上的向往依旧如故。
“新秋。初雨过,龙团细碾,雪乳浮瓯。”这里描绘了一个新的季节到来的景象。"新秋"指的是秋天的开始,而"初雨过"则意味着秋雨刚刚落下,给大地带来了凉爽。"龙团细碾"和"雪乳浮瓯"都是对食物美味的描绘,既有形象之美,又有意境之远。
最后几句:“问殷勤何处,特地相留。应念长门赋罢,消渴甚、无物堪酬。”诗人在询问那份深情是在何处,似乎是对某种情感的保留和珍惜。而“特地相留”则表达了想要留住这一刻美好的愿望。"应念长门赋罢"可能是指写完了一首诗歌,而"消渴甚、无物堪酬"则形容一种内心的满足和平静,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这份感受。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对扬州美好记忆的回顾,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在繁复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之间,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世界描绘得淋漓尽致。
清切曹司近玉除,比来秋兴复何如。
崇文馆里丹霜后,无限红梨忆校书。
湖上女,江南花,无双越女春浣纱。
风似箭,月如弦,少年吴儿晓进船。
郗家子弟谢家郎,乌巾白袷紫香囊。
菱歌思欲绝,楚舞断人肠。
歌舞未终涕双陨,旧宫坡陁才嶙隐。
西山暮雨过江来,北渚春云沿海尽。
渡口水流缓,妾归宵剩迟。
含情为君再理曲,月华照出澄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