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叶下秋风紧;薜荔香微夜月高。
- 鉴赏
此联描绘了深秋夜晚的静谧景象,通过梧桐与薜荔两种植物,以及季节与时间的变化,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凉意的氛围。
“梧桐叶下秋风紧”,首先以梧桐叶的凋零和秋风的强劲,暗示了季节的更替和时光的流逝。梧桐作为秋季的代表性植物之一,其叶子在秋风的吹拂下逐渐枯黄、飘落,象征着自然界的周期性变化,同时也给人以时间匆匆、岁月不待人的感慨。
“薜荔香微夜月高”,则将视角转向夜晚,通过描述薜荔(一种常绿藤本植物)在月光下的香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意境。薜荔在月光的照耀下散发出淡淡的香气,既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赋予了场景一种超脱世俗的韵味。这里的“夜月高”不仅描绘了月色的明亮,也隐含着时间的深远和空间的辽阔,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诗意体验。
整体而言,这副对联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深秋之夜的独特魅力,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蕴含了对时光流转、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杨允铭小篆歌
史籀大篆李斯变,变为小篆今独传。
绎山秦望石皆裂,馀者散失如飘烟。
诅楚之文大相似,先出李斯三百年。
李斯无乃踵其武,体同画异难后先。
后传八体亦有篆,雕虫何由得传远。
汉武书师蜕凡骨,曹喜李潮探御脔。
徐铉承之非不佳,形质仅堪称■匾。
同时作者岂无人,欲得美名何偃蹇。
元初最数松雪翁,白野亦可追其踪。
鄱阳伯温用心苦,钱塘益思无限功。
四明文运代不泯,学字亦有前贤风。
三代鼎彝俱在目,杨生晚出参其中。
杨生深用李斯力,能使笔锋归正直。
清圜瘦硬玉削成,每逢好事留其迹。
人心正喜趋末流,谁将旷古渊源求。
倘使淳风追前代,杨生亦足裨皇猷。
《赠杨允铭小篆歌》【明·乌斯道】史籀大篆李斯变,变为小篆今独传。绎山秦望石皆裂,馀者散失如飘烟。诅楚之文大相似,先出李斯三百年。李斯无乃踵其武,体同画异难后先。后传八体亦有篆,雕虫何由得传远。汉武书师蜕凡骨,曹喜李潮探御脔。徐铉承之非不佳,形质仅堪称■匾。同时作者岂无人,欲得美名何偃蹇。元初最数松雪翁,白野亦可追其踪。鄱阳伯温用心苦,钱塘益思无限功。四明文运代不泯,学字亦有前贤风。三代鼎彝俱在目,杨生晚出参其中。杨生深用李斯力,能使笔锋归正直。清圜瘦硬玉削成,每逢好事留其迹。人心正喜趋末流,谁将旷古渊源求。倘使淳风追前代,杨生亦足裨皇猷。
https://shici.929r.com/shici/aW1W6zm9BI.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