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杨允铭小篆歌》
《赠杨允铭小篆歌》全文
明 / 乌斯道   形式: 古风

史籀大篆李斯变,变为小篆今独传。

绎山秦望石皆裂,馀者散失如飘烟。

诅楚之文大相似,先出李斯三百年。

李斯无乃踵其武,体同画异难后先。

后传八体亦有篆,雕虫何由得传远。

汉武书师蜕凡骨,曹喜李潮探御脔。

徐铉承之非不佳,形质仅堪称■匾。

同时作者岂无人,欲得美名何偃蹇。

元初最数松雪翁,白野亦可追其踪。

鄱阳伯温用心苦,钱塘益思无限功。

四明文运代不泯,学字亦有前贤风。

三代鼎彝俱在目,杨生晚出参其中。

杨生深用李斯力,能使笔锋归正直。

清圜瘦硬玉削成,每逢好事留其迹。

人心正喜趋末流,谁将旷古渊源求。

倘使淳风追前代,杨生亦足裨皇猷。

(0)
鉴赏

这首明代乌斯道的《赠杨允铭小篆歌》是一首赞美杨允铭在小篆书法上的独特成就与贡献的诗。诗中首先追溯了小篆的演变历程,从史籀大篆到李斯的小篆,强调了李斯的重要地位。接着,诗人指出李斯之后的小篆传承虽有八体,但难以超越李斯的成就。

诗中提到汉武帝的书师和曹喜、李潮等人的书法,虽然技艺不俗,但与杨允铭相比,略显不足。乌斯道特别赞赏元朝的松雪翁和白野,以及明朝的鄱阳伯温和钱塘书法家,他们都在书法上有所建树,但杨允铭的成就更为突出,他的小篆笔法严谨,既有李斯的力度,又不失清圆瘦硬之美。

最后,诗人感叹世人多追求时风,而忽视了书法的深远传统,如果能回归淳朴的古风,杨允铭的书法就能为皇家事业增色。整首诗以赞颂杨允铭的小篆技艺为主,同时也寓含了对书法艺术源流的思考。

作者介绍

乌斯道
朝代:明

元明间浙江慈溪人,字继善。乌本良弟。与兄俱有学行。长于诗,意兴高远,飘逸出群。尤精书法。洪武初得有司荐,为永新县令,有惠政。后坐事谪戍定远。放还,卒。有《秋吟稿》、《春草斋集》。
猜你喜欢

杂兴五首·其一

丛鬓愁眉时势新,初笄绝代北方人。

一颦一笑千金重,肯似成都夜失身。

(0)

中峰亭

中峰上翠微,窗晓早霞飞。

几引登山屐,春风踏雪归。

(0)

送韦校书佐灵州幕

共知行处乐,犹惜此时分。

职已为书记,官曾校典坟。

寒城初落叶,高戍远生云。

边事何须问,深谋祗在君。

(0)

叙吟

雅道辛勤久,潜疑鬓雪侵。

未能酬片善,难更免孤吟。

有景皆牵思,无愁不到心。

遥天一轮月,几夜见西沈。

(0)

移居洞庭

重林将叠嶂,此处可逃秦。

水隔人间世,花开洞里春。

荷锄分地利,纵酒乐天真。

万事更何有,吾今已外身。

(0)

江上柳送人

江柳断肠色,黄丝垂未齐。

人看几重恨,鸟入一枝低。

乡泪正堪落,与君又解携。

相思万里道,春去夕阳西。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