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学道时。登崖历长松。盘屈幽谷里。
求觅仙圣公。食服泥洹散。渐得不死踪。
九重室中得见不死童。身体绝华丽。二仪中无双。
遗我元气乐药。忽然天圣聪。
我昔学道时。登崖历长松。盘屈幽谷里。
求觅仙圣公。食服泥洹散。渐得不死踪。
九重室中得见不死童。身体绝华丽。二仪中无双。
遗我元气乐药。忽然天圣聪。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过去修道时的经历,充满了神秘与超凡脱俗的色彩。诗中的“我昔学道时”开篇点题,引出诗人对过去修行岁月的回忆。接下来,“登崖历长松”、“盘屈幽谷里”等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深入山林、探寻仙道的情景,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追求精神境界的氛围。
“求觅仙圣公”表达了诗人对仙人的向往和追求,而“食服泥洹散”则暗示了通过特定的修炼方法,如食用或服用某种神秘物质,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这种对不死之身的渴望,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生命永恒的追求。
“九重室中得见不死童”一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可能在某个隐秘的洞府中遇到了长生不老之人,或是某种象征着永生的“不死童”。这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也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于长寿与不朽的向往。
最后,“身体绝华丽。二仪中无双。遗我元气乐药”几句,赞美了这位不死之人的身体之美和非凡之处,强调其在宇宙间的独特地位,并且诗人还得到了“元气乐药”,即能够滋养身心、带来快乐与活力的神秘之物。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超自然力量和永恒生命的向往,以及在追寻过程中所体验到的精神愉悦和心灵升华。它不仅是一次对个人修行经历的回顾,也是对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与超越的深刻思考。
浮云无定,任春风万点,吹上寒枝。
砌外珑璁,暗香夜透帘帏。
閒情最宜酒伴,胜黄昏、冷月清溪。
风流谢傅,梦到华胥,长是相随。似凝愁、不语谁知。
芳思乱微酸,已带离离。传语花神,任教横竹三吹。
枝头要看如豆,趁和羹、百卉开时。
十分金蕊,先与东君,一笑相期。
秋水芙蓉四槛凉,净临明镜试晨妆。
露凝月面浓施粉,日照□□□□□。
预觅籧篨□□地,卧看池头日脚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