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说法雨华台,棕叶蕉花几度开。
春尽瀑泉犹溅雪,地幽篁竹亦生苔。
临溪洗钵青猿过,背石持经白鸟来。
笑指庭前双柏树,住庵时节手亲栽。
一从说法雨华台,棕叶蕉花几度开。
春尽瀑泉犹溅雪,地幽篁竹亦生苔。
临溪洗钵青猿过,背石持经白鸟来。
笑指庭前双柏树,住庵时节手亲栽。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允平的《赠雪窦》,描绘了僧人居住的环境和日常生活的宁静与清幽。首句“一从说法雨华台”暗示了僧人曾在法雨台上讲经说法,随后的“棕叶蕉花几度开”则描绘了四季更迭,棕叶和蕉花多次盛开,反映出僧人的生活与自然同步。
“春尽瀑泉犹溅雪”形象地写出春天过去,瀑布依然如雪般飞溅,清凉宜人,而“地幽篁竹亦生苔”则进一步渲染出环境的静谧与深邃,竹林长满了青苔,增添了禅意。
“临溪洗钵青猿过,背石持经白鸟来”描绘僧人在溪边洗涤餐具时,青猿路过,白鸟停驻,这样的画面充满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最后,“笑指庭前双柏树,住庵时节手亲栽”表达了诗人对僧人亲手种植的双柏树的赞赏,以及对僧人简朴生活和深厚情感的敬佩。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山中隐居生活的图景,展现了僧人的禅心与自然的融合,体现了宋诗的淡泊与超然。
无得亦无失,喜来忧患乘。
崇高带倾覆,陈根吐鲜英。
反覆开存亡,臭腐舍精灵。
如何声利徒,僶俛趋誉名。
季子竟车裂,累印何足荣。
李公具五刑,悔令游说成。
卖主愆自招,上书谁为明。
万事有不虞,逍遥可长生。
里中有一士,栖栖蓬户间。
动依高士迹,居诵先民言。
盎中无斗储,桁上衣无完。
藜藿并日得,纩絮岂禦寒。
伏腊祀每废,妻子颜苦艰。
常恐志节亏,不屑亲知怜。
入门四壁立,顾之绝愁叹。
饥食拒嗟来,渴饮避贪泉。
一箪恒晏如,回也称大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