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东葛路,马上听严更。
月出高山黑,天空远水明。
年光秋渐索,客子夜犹行。
村落知何处,时闻犬吠声。
萧萧东葛路,马上听严更。
月出高山黑,天空远水明。
年光秋渐索,客子夜犹行。
村落知何处,时闻犬吠声。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东葛城出发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景色与心境。
首句“萧萧东葛路”,以“萧萧”二字渲染了道路的寂静与冷清,为全诗奠定了凄清的基调。接着,“马上听严更”一句,点明了诗人是在马背上听远处传来的更鼓之声,进一步强化了夜晚行进的氛围。
“月出高山黑,天空远水明”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月光下高山的暗与远方水面的明亮形成鲜明对照,不仅描绘了夜色的层次感,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年光秋渐索,客子夜犹行”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诗人作为旅人的孤独感。秋天的季节变化,象征着时光的匆匆,而“客子夜犹行”则直接点出了诗人深夜还在赶路的状态,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坚持。
最后,“村落知何处,时闻犬吠声”以问句的形式结束,既表达了诗人对前方未知的探索欲,又通过“犬吠声”的细节,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行进中所见所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旅行体验和内心世界,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
郡政今良吏,门风古缙绅。
万年唐社稷,一个哭麻人。
愤烈身先死,敷扬气益贞。
天乎资大宝,泰矣见忠臣。
得罪钟多故,投荒岂是迍。
玉寒方重涩,松古更青皴。鹏?宁唯白,龙多岂止荀。
道孤梳有雪,恩重泪盈巾。
喻蜀须凭草,成周必仗仁。
三峰宵旰切,万里渥恩新。
赋鵩言无累,依刘德有邻。
风期仁祖帽,鼠讶史云尘。
禅叟知何幸,玄谈有宿因。
双溪逢陆海,荆渚遇平津。
落日愁闻笛,何人为吐茵。
生徒希匠化,寰海仰经纶。
疾愈蝉声老,年丰雨滴频。
刘虬师弟子,时喜一相亲。
二雅兼二密,愔愔祗自怡。
腊高云屐朽,貌古画师疑。
堑蚁缘金锡,垆烟惹雪眉。
仍闻有新作,祗是寄相思。
金脉火初微,开门竹杖随。
此身全是病,今日更嗔谁。
落叶峥嵘处,诸峰爽拔时。
唯思棠树下,高论入圆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