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袅袅,雨丝丝。欹笠晚,挂鞭迟。笛家风韵让吴儿。
君听取,牛背上,两三枝。垂杨陌,芳草侧。
著点牡丹深黑。凭入画,更寻诗。
孤村远,斜日暮,立多时。
烟袅袅,雨丝丝。欹笠晚,挂鞭迟。笛家风韵让吴儿。
君听取,牛背上,两三枝。垂杨陌,芳草侧。
著点牡丹深黑。凭入画,更寻诗。
孤村远,斜日暮,立多时。
这首《芳草渡》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生动画面。诗中“烟袅袅,雨丝丝”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湿润的氛围,仿佛能闻到空气中的湿润与清新。接着,“欹笠晚,挂鞭迟”描绘了农夫归家的场景,晚风吹动着蓑衣,显得悠闲而宁静,而“笛家风韵让吴儿”则通过笛声的悠扬,展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音乐韵味,让人感受到一种质朴而又充满诗意的生活气息。
“君听取,牛背上,两三枝”一句,诗人巧妙地将听觉与视觉相结合,不仅让人听到远处牛背上孩童的欢笑声,还能想象到他们手中可能拿着的两三枝野花或草叶,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随后,“垂杨陌,芳草侧。著点牡丹深黑”进一步丰富了景物的层次感,垂柳依依,芳草萋萋,牡丹点缀其间,色彩对比鲜明,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繁华。
最后,“凭入画,更寻诗。孤村远,斜日暮,立多时”将读者带入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之中。孤零零的小村庄在远方,夕阳西下,余晖洒满大地,诗人独自站立良久,似乎在品味这幅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画面,寻找其中蕴含的诗意。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独特风情的深深喜爱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