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峰多翠微,隐者旧光辉。
日月开黄石,风云绕白衣。
书台春木秀,啸馆暮烟霏。
今日瞻灵武,何人扈六飞。
中峰多翠微,隐者旧光辉。
日月开黄石,风云绕白衣。
书台春木秀,啸馆暮烟霏。
今日瞻灵武,何人扈六飞。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隐士李邺侯故居的追忆与探寻。诗人以“中峰多翠微”开头,巧妙地将自然美景与隐逸生活相融合,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氛围。“隐者旧光辉”则直接点明了李邺侯作为隐士的光辉形象,虽已逝去,但其精神与风骨依然在山林间熠熠生辉。
接着,“日月开黄石,风云绕白衣”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将李邺侯比作黄石中的日月,白云间的风云,既表现了他的智慧与品德如日月般照耀,又暗示了他的超凡脱俗,如同云游四海的隐士。这种比喻生动而富有诗意,展现了李邺侯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书台春木秀,啸馆暮烟霏”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静谧的画面。书台上的树木在春天里显得格外茂盛,而啸馆则在傍晚时分被烟雾缭绕,这一切都仿佛在诉说着李邺侯曾经的生活场景和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时光。
最后,“今日瞻灵武,何人扈六飞”表达了诗人对李邺侯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过去时光的追忆。灵武在这里可能象征着李邺侯的精神家园,而“何人扈六飞”则可能暗指无人能继承或理解李邺侯的遗志与精神,流露出一丝淡淡的遗憾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不仅展现了对李邺侯这位古代隐士的崇敬之情,也表达了对自然美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深深怀念。
乘时争路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
今岁节唯南至在,旧交坟向北邙新。
当歌共惜初筵乐,且健无辞后会频。
莫道中冬犹有闰,蟾声才尽即青春。
张翁对卢叟,一榼山村酒。
倾酒请予歌,忽蒙张翁呵。
呵予官非屈,曲有怨词多。
歌罢谢张翁,所思殊不同。
予悲方为老,君责一何空。
曾看乐官录,向是悲翁曲。
张老闻此词,汪汪泪盈目。
卢叟醉言粗,一杯凡数呼。
回头顾张老,敢欲戏为儒。
琼树凌霜雪,葱茜如芳春。
英贤虽出守,本自玉阶人。
宿昔陪郎署,出入仰清尘。
孰云俱列郡,比德岂为邻。
风雨飘海气,清凉悦心神。
重门深夏昼,赋诗延众宾。
方以岁月旧,每蒙君子亲。
继作郡斋什,远赠荆山珍。
高闲庶务理,游眺景物新。
朋友亦远集,燕酌在佳辰。
始唱已惭拙,将酬益难伸。
濡毫意僶俛,一用写悁勤。
岁中始再觏,方来又解携。
才留野艇语,已忆故山栖。
幽涧人夜汲,深林鸟长啼。
还持郡斋酒,慰子霜露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