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老凋零尽,江湖转忆君。
人经十年换,寺革一番焚。
庭冷池来月,山空塔裹云。
惟应有游衲,时到炷炉薰。
诸老凋零尽,江湖转忆君。
人经十年换,寺革一番焚。
庭冷池来月,山空塔裹云。
惟应有游衲,时到炷炉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元肇所作的《舟别浦禅师塔》,通过描绘舟行江上与对逝去禅师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联“诸老凋零尽,江湖转忆君”,开篇即点明了主题,诸位年高德劭的老者相继离世,江湖间不觉怀念起已故的别浦禅师。这里的“江湖”不仅指自然界的江河湖海,也暗喻了人世间的生活与情感的流转。
颔联“人经十年换,寺革一番焚”,进一步阐述了时间的无情与世事的无常。十年间,人事更迭,而寺庙也曾经历过一次大火的洗礼。这两句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岁月更替、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颈联“庭冷池来月,山空塔裹云”,通过景物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月光洒在冷清的庭院水池之上,山中古塔被云雾缭绕,这样的景象既是对别浦禅师所在之地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表达了对逝去之人的怀念与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尾联“惟应有游衲,时到炷炉薰”,以“游衲”(游方僧)的形象,暗示了别浦禅师虽已离去,但其精神与影响仍在世间流传。诗人希望游方僧能时常来到此地,点燃香炉,以此方式纪念与缅怀别浦禅师,寄托了对逝者的深深敬意与不舍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历史变迁的描绘,以及对逝去人物的深切怀念,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记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传统佛教文化中“放下”与“超脱”的哲学理解。
父母之邦岂复雠,人情至此乃可忧。
刺史县令方坐视,久矣肉食无远谋。
崇墉可当天设险,烟火惊奔无一点。
可怜缩手俱就毙,不见一夫来袭掩。
清晨诸家好音至,说贼回戈马回辔。
玉帛子女既充牣,捆载而归乃真退。
妻孥向来便伸眉,将军凯旋亦班师。
身长八尺剑三尺,缓带轻裘有设施。
丈人能事见斯文,世业家风尽属君。
自许旦评方藉藉,岂同时辈漫纷纷。
清于须水真堪挹,秀自郎峰故不群。
五马双旌何足道,便看平步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