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最宜人,蟾光清朗如。
惟是间阴晴,往往藏夜珠。
今夕乃大霁,时哉不可孤。
碧天坦荡荡,谁能限边隅。
岂无众星罗,月在馀如无。
我时乘兰舟,徘徊泛御湖。
愁为宜旸消,兴因对月摅。
点笔亦成章,意与青莲殊。
秋月最宜人,蟾光清朗如。
惟是间阴晴,往往藏夜珠。
今夕乃大霁,时哉不可孤。
碧天坦荡荡,谁能限边隅。
岂无众星罗,月在馀如无。
我时乘兰舟,徘徊泛御湖。
愁为宜旸消,兴因对月摅。
点笔亦成章,意与青莲殊。
这首《秋夕泛月》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描绘了秋夜月色之美以及泛舟湖上的雅趣。
首先,“秋月最宜人,蟾光清朗如。”开篇即点明秋月之美好,月光如同蟾蜍般明亮而纯净,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
“惟是间阴晴,往往藏夜珠。”接着描述月亮有时隐现于云层之中,仿佛藏着夜间的珍珠,增加了月色的神秘感。
“今夕乃大霁,时哉不可孤。”诗人感叹今晚的月色格外明亮,这样的美景不应被浪费,应该好好珍惜。
“碧天坦荡荡,谁能限边隅。”广阔的天空一望无际,似乎没有任何界限,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广阔空间的向往。
“岂无众星罗,月在馀如无。”虽然群星璀璨,但月亮的光芒却掩盖了一切,强调了月色的独特魅力。
“我时乘兰舟,徘徊泛御湖。”诗人此时乘坐着装饰精美的小船,在湖面上缓缓游弋,享受着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愁为宜旸消,兴因对月摅。”月色的美丽让人心情愉悦,愁绪也随之消散,诗人的情感因月而抒发。
“点笔亦成章,意与青莲殊。”最后,诗人感慨自己虽非大诗人,但此刻的灵感与情感却与李白(青莲居士)相仿,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