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述令序,景物自为嘉。
易办如江酒,难浮似粟花。
追游疑所务,寄兴眇无涯。
旧俗台应废,何人杖马檛。
重阳述令序,景物自为嘉。
易办如江酒,难浮似粟花。
追游疑所务,寄兴眇无涯。
旧俗台应废,何人杖马檛。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嵲的《九日(其一)》,其中蕴含深厚的情感和独到的艺术魅力。诗人通过对重阳佳节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重阳述令序”一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庆典即将到来的氛围,重阳,即双九节,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统佳节。"景物自为嘉"则描绘了这个节日中自然景观的美好,似乎一切都在为这份欢乐做着准备。
接下来的"易办如江酒,难浮似粟花"两句,更是用富有象征意义的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易办如江酒"暗示着事物的容易流逝和消散,而"难浮似粟花"则形容某种美好却难以保持,可能是指人的青春或美好的时光。
在"追游疑所务,寄兴眇无涯"这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寻和怀念,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法尽情享受当前生活的感慨。"旧俗台应废,何人杖马檛"则是一种对于传统文化消逝的哀叹,以及对于现实中缺乏古风雅韵的人文景观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节日景物的描绘,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于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张嵲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巧妙融合,使这首诗成为宋代文学中的宝贵遗产之一。
旗盖运迁,衣冠事乖,岂非命来。
自黄粱枕觉,分明看破,翠蓬舟近,及早抽回。
谁料山深,也同鼎沸,步步危机忙里催。
愁无奈,过青山万叠,碧水千隈。此愁何计能推。
算何日天教眉锁开。
记六桥花舫,晴边访柳,孤山草酌,雪后评梅。
回首西湖,伤心前事,覆水如何收上杯。
东风好,问如今吹入,谁处楼台。
两官俱为邻,常若千里远。
经年不通书,子孰知我懒。
相期宇宙外,肯复校繁简。
我愚亦知此,子意岂不满。
子教东方生,自视何益损。
人言不当价,一钱万金产。
须子五千卷,丹笔校黄本。
子家太史氏,名成南北阮。
道山鸿雁行,岂惟私门衎。
功名须老大,四十未为晚。
快意会有违,急行宁小缓。
忽有河山阻,遂恐消息断。
我独不念此,人穷令智短。
子勿效我慵,书来慰愁眼。
读易烧香自闭门,懒于世故苦纷纷。
晓来静处参生意,春到梅花有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