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城南蒋庄四首·其二》
《城南蒋庄四首·其二》全文
宋 / 李长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郊居人事绝,倦暑每晨兴。

莲□池中佛,笋供林下僧。

吟馀厌蝉噪,望远喜禾登。

朝市忘怀久,何劳羡赐冰。

(0)
翻译
在郊外居住,人迹罕至,每天早晨都因酷暑而早早起身。
莲花盛开在池塘中,仿佛是佛的象征,竹笋则是山林隐士的食物。
吟诗之余,我厌烦了蝉鸣声,眺望远方,期待着丰收的稻谷。
我已经很久忘记尘世的喧嚣,又何必羡慕朝廷的赏赐冰块呢。
注释
郊居:住在郊外。
人事绝:人迹罕至,少有人事往来。
莲□:这里可能缺失一个字,可能是'莲叶'或'莲花'。
笋供:竹笋作为食物。
林下僧:指隐居山林的僧人。
蝉噪:蝉鸣声。
禾登:稻谷丰收。
赐冰:古代皇帝赏赐给臣民的冰块,表示恩惠。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细节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郊居人事绝”表明诗人远离尘世喧嚣,选择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定居。接着,“倦暑每晨兴”则描绘了一种清晨的景象,暑气尚未弥漫,诗人便早早地起身活动,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亲近和热爱。

“莲□池中佛,笋供林下僧”中的“莲□”可能是指莲花或者莲藕,但由于文字不完整,难以断定。这里描述的是一个宁静的场景,莲花池中有佛像,竹笋供奉在林间的和尚,这些都是佛教元素的描绘,它们共同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心境宁静的氛围。

“吟馀厌蝉噪”中的“吟馀”可能是指诗人吟咏诗词的状态,而“厌蝉噪”则形容了夏日蝉鸣的声音,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细微声音的欣赏和享受。

接着,“望远喜禾登”描述了诗人望向远方,看到庄稼成熟,心中充满欢喜。这里通过“望远”和“喜禾登”,表现出诗人对于丰收的期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最后,“朝市忘怀久,何劳羡赐冰。”则表达了诗人长时间不再关心市场交易,对于世俗之事已经淡然,不在乎别人的馈赠,这里的“羡赐冰”可能是指他人对寒冷饮料的赞赏,但诗人并不在意。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物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生态度。

作者介绍

李长民
朝代:宋

李长民,字元叔,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徽宗宣和元年(一一一九)举博学宏词科。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除秘书省正字。绍兴三年(一一三三)以守监察御史出知处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五、七○)。历知泗州、建昌军(同上书卷一三五、一五○)。二十六年,由知郢州迁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同上书卷一七四)。事见《南宋馆阁录》卷八。今录诗十首。
猜你喜欢

感皇恩·中外受郊恩

中外受郊恩,三封纶告。
依并小君出称号。
锦犀光艳,不比香薰脂膏。
况从鸣瑟里,添花草。
更愿天公,别施洪造。
水长船高愈新好。
恁时舞带,一任巧装百宝。
曲终珠满地,从人扫。

(0)

感皇恩·措大做生朝

措大做生朝,无他珍异。
填个曲儿为鼓吹。
古来龙马,曾献河图真数。
羲黄缘得此,齐元气。
我向如今,职名升赐。
地在天宫正东序。
当初真本,到此或容披觑。
这回错综处,堪详叙。

(0)

感皇恩·锦告侈脂封

锦告侈脂封,煌煌家宝。
偕老之人已华皓。
绿云拥鬓,更没一根入老。
但从和晬看,年堪考。
叶是松苗,松为叶脑。
禀得松神大都好。
人人戴白,独我青青常保。
只将平易处,为蓬岛。

(0)

感皇恩·七十有三番

七十有三番,挂弧门首。
此事从来信希有。
新来仕路,夸说一般高手。
肯从清要地,抛簪绶。
何许分花,伊谁送酒。
得开口时且开口。
无烦无恼,也没期程奔走。
但能安此乐,夷然寿。

(0)

卜算子·春产不贪春

春产不贪春,为厌春花泛。
睡到深秋梦始回,素影翻春艳。
意赏逐时新,旧事谁能占。
解转春光入酒杯,萸菊谁云欠。

(0)

高宗皇帝挽词四首

先汉运尝屯,令周历再新。
必知天地泰,为有帝王真。
立极绵三纪,垂鸿更万春。
鼎龙俄天矫,升鹤肯逡巡。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