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舟已落三洪口,犹在飞流澒涌间。
放棹忽闻过乱石,开窗始觉慰愁颜。
云连雪浪瞿塘峡,树隐青泥古剑关。
谩有微吟追太白,此身疑谪夜郎还。
官舟已落三洪口,犹在飞流澒涌间。
放棹忽闻过乱石,开窗始觉慰愁颜。
云连雪浪瞿塘峡,树隐青泥古剑关。
谩有微吟追太白,此身疑谪夜郎还。
这首明代诗人孙蕡的《过三洪》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经过险峻的三洪口时的所见所感。诗中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水流湍急、山石林立的壮丽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联“官舟已落三洪口,犹在飞流澒涌间”,开篇即点明地点和环境,官舟(官府的船只)已经到达三洪口,但依然处于波涛汹涌的激流之中,形象地描绘出水流之急、景象之险。
颔联“放棹忽闻过乱石,开窗始觉慰愁颜”,进一步描写行船过程中的惊心动魄。诗人放桨前行,突然听到船过乱石的声音,这声音让诗人感到一丝安慰,暗示了在艰难困苦中找到一丝希望的内心感受。
颈联“云连雪浪瞿塘峡,树隐青泥古剑关”,将视线转向远处,通过瞿塘峡和古剑关这两个著名的险要之地,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艰险与壮美,同时也暗含着对历史的回顾和对英雄豪情的向往。
尾联“谩有微吟追太白,此身疑谪夜郎还”,诗人以李白自比,表达了自己虽有才华却不得志,仿佛被贬谪到夜郎(古代地名,比喻偏远之地)的感慨。这一联既是对自身境遇的抒发,也体现了对古代文人命运的同情和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明代文人在面对艰难险阻时的坚韧不拔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绛侯成大绩,赏厚位仍尊。
一朝对狱吏,荣辱安可论。
苏生佩六印,奕奕为殃源。
主父食五鼎,昭昭成祸根。
李斯佐二辟,巨衅钟其门。
霍孟翼三后,伊戚及后昆。
天人忌盈满,兹理固永存。
方知得意者,何必乘朱轮。
灭景栖远壑,弦歌对清樽。
二疏返海滨,蒋诩归林园。
萧洒去物累,此谋诚足敦。
泛舟太湖上,回瞰兹山隈。
万顷沧波中,千峰郁崔嵬。
凉烟发炉峤,秋日明帝台。
绝巅凌大漠,悬流泻昭回。
穹崇石梁引,岈豁天门开。
飞鸟屡隐见,白云时往来。
超然契清赏,目醉心悠哉。
董氏出六合,王君升九垓。
谁言旷遐祀,庶可相追陪。
从此永栖托,拂衣谢浮埃。
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
初离何处树,又发去年声。
未蜕唯愁动,才飞似解惊。
闻来邻海徼,恨起过边城。
骚屑随风远,悠扬类雪轻。
报秋凉渐至,嘶月思偏清。
互默疑相荅,微摇似欲行。
繁音人已厌,朽壳蚁犹争。
朝士严冠饰,宫嫔逞鬓名。
乱依西日噪,多引北归情。
筱露凝潜吸,蛛丝忽迸萦。
此时吟立者,不觉万愁生。
小年尝读桃源记,忽睹良工施绘事。
岩径初欣缭绕通,溪风转觉芬芳异。
一路鲜云杂彩霞,渔舟远远逐桃花。
渐入空濛迷岛道,宁知掩映有人家。
庞眉秀骨争迎客,凿井耕田人世隔。
不知汉代有衣冠,犹说秦家变阡陌。
石髓云英甘且香,仙翁留饭出青囊。
相逢自是松乔侣,良会应殊刘阮郎。
内子闲吟倚瑶瑟,玩此沈沈销永日。
忽闻丽曲金玉声,便使老夫思阁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