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侯成大绩,赏厚位仍尊。
一朝对狱吏,荣辱安可论。
苏生佩六印,奕奕为殃源。
主父食五鼎,昭昭成祸根。
李斯佐二辟,巨衅钟其门。
霍孟翼三后,伊戚及后昆。
天人忌盈满,兹理固永存。
方知得意者,何必乘朱轮。
灭景栖远壑,弦歌对清樽。
二疏返海滨,蒋诩归林园。
萧洒去物累,此谋诚足敦。
绛侯成大绩,赏厚位仍尊。
一朝对狱吏,荣辱安可论。
苏生佩六印,奕奕为殃源。
主父食五鼎,昭昭成祸根。
李斯佐二辟,巨衅钟其门。
霍孟翼三后,伊戚及后昆。
天人忌盈满,兹理固永存。
方知得意者,何必乘朱轮。
灭景栖远壑,弦歌对清樽。
二疏返海滨,蒋诩归林园。
萧洒去物累,此谋诚足敦。
这是一首描绘古人功业、荣辱交加,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沉思与鉴赏的诗句。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凝练,通过一系列历史人物的成败,反映出作者对于历史规律和天道报应的思考。
首先,“绛侯成大绩,赏厚位仍尊”开篇便点明了历史上有能力且受到重用的人物,他们虽然功勋卓著,但最终仍然保持着高贵的地位。紧接着,“一朝对狱吏,荣辱安可论”则转向了那些在权力斗争中被牵涉进去的官员,他们的荣誉与耻辱同在一朝,显示出历史的无常。
“苏生佩六印,奕奕为殃源”中的“苏生”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人物,而“佩六印”则象征着权力的高峰,“奕奕为殃源”暗示了权力与灾难的关联。紧接着,“主父食五鼎,昭昭成祸根”则描绘了一种对权力顶点者的警示,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往的教训。
“李斯佐二辟,巨衅钟其门”、“霍孟翼三后,伊戚及后昆”两句通过具体人物事例,进一步强化了历史变迁中的权力更替与家族兴衰的主题。诗中的人物和事件都是历史上的著名案例,体现出作者对于深远历史知识的掌握。
“天人忌盈满,兹理固永存”则是对上述种种历史现象的总结,强调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对于过度膨胀力量的制约和报复。接着,“方知得意者,何必乘朱轮”表达了一种超脱物欲、不追求权力高峰的思想。
最后两句“灭景栖远壑,弦歌对清樽”、“二疏返海滨,蒋诩归林园”则描绘了诗人自己对于世事的看破与超然,以及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回归。通过这些意象,诗人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隐逸生活的理想。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还表现出了诗人对于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个人生命价值追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