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尝读桃源记,忽睹良工施绘事。
岩径初欣缭绕通,溪风转觉芬芳异。
一路鲜云杂彩霞,渔舟远远逐桃花。
渐入空濛迷岛道,宁知掩映有人家。
庞眉秀骨争迎客,凿井耕田人世隔。
不知汉代有衣冠,犹说秦家变阡陌。
石髓云英甘且香,仙翁留饭出青囊。
相逢自是松乔侣,良会应殊刘阮郎。
内子闲吟倚瑶瑟,玩此沈沈销永日。
忽闻丽曲金玉声,便使老夫思阁笔。
小年尝读桃源记,忽睹良工施绘事。
岩径初欣缭绕通,溪风转觉芬芳异。
一路鲜云杂彩霞,渔舟远远逐桃花。
渐入空濛迷岛道,宁知掩映有人家。
庞眉秀骨争迎客,凿井耕田人世隔。
不知汉代有衣冠,犹说秦家变阡陌。
石髓云英甘且香,仙翁留饭出青囊。
相逢自是松乔侣,良会应殊刘阮郎。
内子闲吟倚瑶瑟,玩此沈沈销永日。
忽闻丽曲金玉声,便使老夫思阁笔。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阅读《桃源记》后的心境和想象。诗中通过对桃花流水的描写,展现了桃源之地的美丽景色与脱俗生活。"小年尝读桃源记,忽睹良工施绘事"表明诗人自幼便对桃源的故事充满向往,并且对画家描绘桃源图景的技艺赞赏有加。
在诗的中段,"一路鲜云杂彩霞,渔舟远远逐桃花"描绘了行者随着渔船深入桃源,四周云霞缤纷,桃花盛开的情景。"渐入空濛迷岛道,宁知掩映有人家"则表明诗人惊讶于桃源之中竟有隐逸的居所。
接下来的几句,"庞眉秀骨争迎客,凿井耕田人世隔。不知汉代有衣冠,犹说秦家变阡陌"描绘了桃源居民热情好客,不知外界汉朝的繁华与秦朝的变迁,只是安于简单的农耕生活。
"石髓云英甘且香,仙翁留饭出青囊。相逢自是松乔侣,良会应殊刘阮郎"则写出了桃源居民生活中的神仙般美好,以及诗人与桃源之人的交往,如同得遇知音。
最后几句,"内子闲吟倚瑶瑟,玩此沈沈销永日。忽闻丽曲金玉声,便使老夫思阁笔"表达了诗人对桃源生活的向往,以及听到美妙音乐时的感动和想要书写下来的冲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世界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憧憬。
谁家无风月,此地有琴尊。
山水会稽郡,诗书孔氏门。
再来值秋杪,高阁夜无喧。
华烛罢然蜡,清弦方奏鹍。
沈生隐侯胤,朱子买臣孙。
好我意不浅,登兹共话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