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禁林宴会之什》
《禁林宴会之什》全文
宋 / 杨徽之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星移岁律应青阳,得奉群英集玉堂。

龙凤双飞观御札,云霞五色咏天章。

禁林渐觉清风暖,仙界元知白日长。

诏出紫泥封去润,朝回莲烛赐来香。

二篇称奖恩尤重,万国传闻道更光。

何幸微才逢盛事,愿因史册纪馀芳。

(0)
注释
星移岁律:星辰变换,岁月更迭。
青阳:春天。
群英:众多杰出人才。
玉堂:朝廷或学府的尊贵场所。
御札:皇帝的圣旨。
天章:赞美天子的诗文。
禁林:皇宫。
清风暖:清凉的春风变得温暖。
仙界:仙境。
白日长:白天显得格外长。
紫泥:古代用于封印的紫色泥块。
封去润:封存的恩泽。
莲烛:莲花形状的蜡烛。
赐来香:带有香气的赏赐。
称奖:称赞和奖励。
恩尤重:恩惠特别深厚。
万国:各国。
传闻:流传。
微才:微小的才能。
盛事:盛世。
史册:史书。
纪馀芳:记录并流传美好的事迹。
翻译
星辰变换,岁月更迭,正值春光明媚之时,得以聚集众英才于玉堂之上。
观赏龙凤双飞的景象,阅读皇帝亲笔的圣旨,吟咏五彩云霞般的华章。
皇宫中感受到清风渐渐温暖,仿佛仙界知晓白昼漫长。
诏书出自紫色的印泥,封存着皇恩,归来时还伴有莲花烛的香气。
两篇文章受到特别赞赏,恩宠厚重,使得各国都传颂,道义更加辉煌。
我何其有幸,在这盛世展现微薄才能,但愿我的事迹能载入史册,永留芬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宫廷宴会,充满了喜悦和尊贵的气氛。"星移岁律应青阳"表明时间流转,皇帝的寿辰到了,天象也给予庆祝之兆。"得奉群英集玉堂"则是说诗人有幸参与这一盛会,与其他文臣一起在豪华的宫殿中。

接下来的"龙凤双飞观御札,云霞五色咏天章",龙凤代表皇权与吉祥,双飞象征着和谐与平衡;观御札意味着亲睹圣旨,体现了君臣之间的尊卑秩序;云霞五色则是自然界中最为壮丽的景致,咏天章显然是对这场合宜之事的赞美。

"禁林渐觉清风暖,仙界元知白日长"一句,让人感受到宫廷深处的宁静与安逸,以及时间在这里似乎流转得更为从容。禁林,指的是皇宫周围的森林,这里用来形象地描绘出一个封闭而又神秘的地方。

"诏出紫泥封去润,朝回莲烛赐来香"则写出了宴会上的隆重和恩泽的传递。诏书出自皇帝,用紫泥封印,意味着权威与神圣;朝回,即一大早就回宫,莲烛即莲花形状的蜡烛赐予宾客,是一种高贵的礼遇。

"二篇称奖恩尤重,万国传闻道更光"表明诗人因这次宴会而受到赏识,这份荣耀不仅深厚,而且会被世人广泛传颂,使得皇恩更加显著。

最后,"何幸微才逢盛事,愿因史册纪馀芳"是诗人对自己能在这样重要的场合中显露头角而感到无比荣幸,并表达了希望这份美好能够被记录下来,流传后世。

作者介绍

杨徽之
朝代:宋   字:仲猷   籍贯:建州浦城(今属福建)   生辰:921~1000

杨徽之(921~1000)宋代官员、宋初第一代诗人中的佼佼者。字仲猷,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后周显德二年举进士甲科,起家校书郎,集贤校理,累官右拾遗。因文才出众,曾奉诏参与编辑《文苑英华》,负责诗歌部分。真宗时官至翰林待读学士。为人纯厚清介,守规矩,尚名教,尤恶非道以干进者,后患足疾而卒,谥文庄。 
猜你喜欢

嘉禾百咏·其九十卫墓

惆怅黎阳客,飘流浙水滨。

定忘空腹恨,知是赤心人。

(0)

题招提院静照堂

槜李旧禅扉,丛林自翠微。

寺居天外静,僧向日边归。

野水涵斋几,閒云宿钓矶。

庭前祖来意,谁为相依依。

(0)

青州即事

东秦兵后半荒村,尚觉遗黎可自存。

黍子酒醇终日醉,木绵衣厚一冬温。

炊烟入炕家家榻,刺棘苫墙处处门。

便拟卜邻依朴俗,共栽桑枣满平原。

(0)

明月逐人来.灯夕赵礼端席上

花迷珠翠。香飘罗绮。帘旌外、月华如水。

暖红影里,谁会王孙意。最乐升平景致。

长记宫中五夜,春风鼓吹。游仙梦、轻寒半醉。

凤帏未暖,归去熏浓被。更问阴晴天气。

(0)

送高集中赴漳浦宰

三年乌石僧房居,忍饥待次真臞儒。

有意载酒问奇字,无事闭门抄异书。

一行作吏去漳水,敛版趋廊参刺史。

胸中豪气半销磨,稍觉风波生眼底。

高郎高郎君莫嗔,举世未有如君贫。

毁官不复谒时宰,老大甘为行路人。

君今业已临民社,办取催科时下下。

不然彭泽归去来,簿领笞榜何为哉。

男儿策勋有时节,家世况自图云台。

(0)

挽少师相国李公·其五

泪尽西州路,碑留岘首名。

买山缘荔子,为圃养黄精。

所至登临地,犹疑步履声。

堂堂真汉相,天忍閟佳城。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韩熙载 田为 苏易简 毌丘俭 朱高炽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