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青州即事》
《青州即事》全文
明 / 谢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东秦兵后半荒村,尚觉遗黎可自存。

黍子酒醇终日醉,木绵衣厚一冬温。

炊烟入炕家家榻,刺棘苫墙处处门。

便拟卜邻依朴俗,共栽桑枣满平原。

(0)
翻译
战后的东秦村庄大半荒凉,还能感受到幸存者顽强生存。
黍米酿的酒醇厚,足以使人整日沉醉,粗布棉衣保暖一整个冬天。
袅袅炊烟升起,每户人家的炕上都暖意融融,荆棘丛生的墙壁遮挡着处处门户。
我打算选择这里为邻,融入质朴的乡俗,共同在平原上种植桑树和枣树。
注释
东秦:指古代的一个地区。
兵后:战乱之后。
遗黎:战争中幸存的人。
自存:自我维持生活。
黍子:一种谷物,酿酒原料。
酒醇:酒味醇厚。
终日醉:整天沉醉于酒中。
木绵:棉花。
衣厚:衣服厚实。
一冬温:整个冬季保暖。
炊烟:做饭时产生的烟雾。
炕:北方农村的火炕。
榻:床铺。
刺棘:有刺的灌木。
苫墙:用以遮盖墙壁。
卜邻:选择邻居。
朴俗:淳朴的风俗。
桑枣:桑树和枣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田园牧歌般的和谐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于平凡生活的赞美与向往。东秦兵后的半荒村,尚有遗民自给自足,这里的“遗黎”暗示着战争带来的破坏,但人们仍能生存下去,体现了一种生命力和对未来的希望。

黍子酒醇终日醉,木绵衣厚一冬温,是对农村生活的美好写照。黍子酿成的酒足够让人终日沉浸在醉乡中,而木棉制成的衣物又能保暖过冬,这些都是农业社会丰收后的喜悦。

炊烟入炕家家榻,刺棘苫墙处处门,是对农家生活的温馨描写。炊烟袅娜进入每一个家庭的炕上,表现出家的温暖;而刺棘和苫草用于修补破旧的围墙与门户,则是对简单生活的一种维护。

便拟卜邻依朴俗,共栽桑枣满平原,是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憧憬。诗人希望能够选择一个适宜的地方定居,以简单质朴的方式生存,并与邻里共同种植桑树和枣树,期待着一种宁静而丰饶的田园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农村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土地和传统生活方式的深情寄托。

作者介绍

谢肃
朝代:明

谢肃,字原功,浙江上虞人,生卒年不详。少与唐肃齐名,时称“会稽二肃”。 学问渊博,工于书法。元至正末,张士诚据吴,谢肃慨然入见献偃兵息民之策。明初,隐于乡里。洪武十九年(1386)举明经,授福建按察司佥事,后以事下狱死。
猜你喜欢

西江月 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万事云烟忽过,一身浦柳先衰。
而今何事最相宜。
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
乃翁依旧管些儿。
管竹管山管水。

(0)

鹧鸪天 和子似山行韵

谁共春光管日华,朱朱粉粉野蒿花。
闲愁投老无多子,酒病而今较减些。
山远近,路横斜,正无聊处管弦哗。
去年醉处犹能记,细数溪边第几家。

(0)

西河·西江水

西江水。
道是西风人泪。
无情却解送行人,月明千里。
从今日日倚高楼,伤心烟树如荠。
会君难,别君易。
草草不如人意。
十年著破绣衣茸,种成桃李。
问君可是厌承明,东方鼓吹千骑。
对梅花、更消一醉。
有明年、调鼎风味。
老病自怜憔悴。
过吾庐、定有幽人相问,岁晚渊明归来未。

(0)

踏莎行 和赵国兴知录韵

吾道悠悠,忧心悄悄,最无聊处秋光到。
西风林外有啼鸦,斜阳山下多衰草。
长忆商山,当年四老,尘埃也走咸阳道。
为谁书到便幡然?
至今此意无人晓。

(0)

卜算子 为人赋荷花

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
占断人间六月凉,期月鸳鸯浦。
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
只为风流有许愁,更衬佳人步。

(0)

瑞鹧鸪 京口有怀山中故人

暮年不赋短长词。
和得渊明数首诗。
君自不归归甚易,今犹未足足何时。
偷闲定向山中老,此意须教鹤辈知。
闻道只今秋水上,故人曾榜北山移。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