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秋》
《感秋》全文
宋 / 李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徙倚重咨嗟,非缘惜岁华。

关山异乡客,砧杵别人家。

天冷云含日,溪清水献沙。

屈魂终不返,悲思更无涯。

(0)
翻译
我徘徊而叹息,不只是因为珍惜时光。
作为异乡人,身处关山之外,听到邻家捣衣声。
天气寒冷,乌云遮住阳光,清澈的溪水映出沙粒。
屈原的灵魂无法回归,悲伤之情无边无际。
注释
徙倚:徘徊。
非缘:不只是因为。
惜岁华:珍惜时光。
关山:远方的山川。
异乡客:异乡人。
砧杵:捣衣的声音。
别人家:邻居家。
天冷:天气寒冷。
云含日:乌云遮住太阳。
清:清澈。
献沙:映出沙粒。
屈魂:屈原的灵魂。
终不返:无法回归。
悲思:悲伤之情。
无涯:无边无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觏的《感秋》,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秋思和对时光易逝的惆怅。诗人通过徘徊倚重、咨嗟不已的情景,表达了非因年华虚度而感到惋惜之情。

“关山异乡客”,诗人以自己为“关山异乡客”的设定,表明他身处远离家乡的边塞之地,感受着异乡孤独与寒冷。紧接着,“砧杵别人家”则描绘了一种隔绝和不属于的情景,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寂情怀。

“天冷云含日,溪清水献沙”,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传达出秋天的萧瑟与静谧。冷冽的天气,云雾缭绕的阳光,以及清澈见底的小溪中流淌着细沙,都营造了一种寂寥而又宁静的氛围。

“屈魂终不返,悲思更无涯”,诗人的心灵因秋境所触,而陷入深沉的悲思之中。这里的“屈魂”指的是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这种痛苦是无法回避和消除的。而“悲思更无涯”则表达了这种情感没有尽头,仿佛随着秋风的吹拂而无穷无尽。

总体来看,李觏在这首诗中将秋天的萧瑟与个人内心深处的哀愁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一个充满哲理的秋思画卷。

作者介绍
李觏

李觏
朝代:宋   字:泰伯   号:盱江先生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生辰:1009—1059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仆射文庄高公挽辞二首·其一

学术儒林老,人流国士尊。

立朝惟直道,寤主有嘉言。

高议留帷幄,清风遗子孙。

音仪嗟日远,隧路閟东原。

(0)

给四江韵赋海棠

街西街东鼓逄逄,书生闭门续兰釭。

有美一人娇不语,夜称唐妃领群娏。

敲门索我南圃百尺之飞幢,恍然失之神为愯,绕庭如闻足音跫。

有花嫣然来锦江,炯如真珠滴春缸。

又如锦旆摇长杠,朱唇半启调新腔。

酡颜睡足琉璃窗,天然富贵真无双。

一笑未了千花降,粗桃俗李徒纷厖。

正须林下拜老庞,惜哉胡不居空谾。

倾城倚市众所■,世人共辩珉与玒。

平章比拟言何哤,陋儒抱恨騃且憃。

乃以鼻孔求他邦,我来咨嗟久降?。

对花压酒如流淙,玉壶锦瑟声锵锵。

兴酣弄笔鼎可扛,赏音一洗陵翁?。

诗成绝倒付同调,为我金石相舂撞。

(0)

富阳道中

清晨振衣起,起步方池侧。

徘徊俯丹楹,到影见攲仄。

不识陶靖节,定非风尘格。

遥怀谢灵运,本自林泉客。

予生忽世事,不以形为役。

顾彼冕弁人,冕弁非予适。

(0)

集英殿秋宴教坊词致语口号

霜霏碧瓦尚生烟,日泛彤庭已集仙。

霭霭四门多吉士,熙熙万国屡丰年。

高秋爽气明宫殿,元祐和声入管弦。

菊有芳兮兰有秀,从臣谁和《白云篇》。

(0)

和陶怨诗示庞邓

当欢有馀乐,在戚亦颓然。

渊明得此理,安处故有年。

嗟我与先生,所赋良奇偏。

人间少宜适,惟有归耘田。

我昔堕轩冕,毫釐真市廛。

困来卧重裀,忧愧自不眠。

如今破茅屋,一夕或三迁。

风雨睡不知,黄叶满枕前。

宁当出怨句,惨惨如孤烟。

但恨不早悟,犹推渊明贤。

(0)

和陶乞食

庄周昔贷粟,犹欲舂脱之。

鲁公亦乞米,炊煮尚不辞。

渊明端乞食,亦不避嗟来。

呜呼天下士,死生寄一杯。

斗水何所直,远汲苦姜诗。

幸有馀薪米,养此老不才。

至味久不坏,可为子孙贻。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张潮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