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集英殿秋宴教坊词致语口号》
《集英殿秋宴教坊词致语口号》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霜霏碧瓦尚生烟,日泛彤庭已集仙。

霭霭四门多吉士,熙熙万国屡丰年。

高秋爽气明宫殿,元祐和声入管弦。

菊有芳兮兰有秀,从臣谁和《白云篇》。

(0)
注释
霜霏:积雪。
碧瓦:青绿色的屋瓦。
生烟:未完全消融,有如轻烟缭绕。
彤庭:红色的庭院。
集仙:如神仙聚会。
霭霭:祥瑞、浓厚。
四门:四周的大门。
吉士:吉祥之人。
熙熙:繁荣、和睦。
万国:各国。
屡丰年:连年丰收。
高秋:深秋。
爽气:清爽之气。
明宫殿:明亮的宫殿。
元祐:宋朝的一个时期。
和声:和谐的声音。
管弦:音乐。
菊有芳:菊花散发香气。
兰有秀:兰花显得清秀。
从臣:朝廷官员。
《白云篇》:可能指代一首诗,以白云为题。
翻译
屋顶积雪尚未消融,阳光照耀下红庭已如仙境。
四面的大门笼罩着吉祥之气,各国人民喜庆丰收连连。
秋高气爽,宫殿明亮,元祐年间和谐之声融入音乐之中。
菊花芬芳,兰花秀丽,群臣中有谁能和诗《白云篇》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秋日宫廷宴会的盛况。开篇两句“霜霏碧瓦尚生烟,日泛彤庭已集仙”通过霜气和日光的交辉,勾勒出一幅皇家殿宇在秋阳下的宁静与神圣图景。这里的“霜霏”指的是轻薄的露水,象征着清晨的湿润,而“碧瓦尚生烟”则透露出宫廷建筑上仍有炊烟袅袅升腾,表明宴会即将开始。接着,“日泛彤庭已集仙”则描写了阳光洒在红色的宫殿上,仿佛已经聚集了神仙一般的佳人。

第三、四句“霭霭四门多吉士,熙熙万国屡丰年”展现了宴会现场的热闹与祥瑞。其中,“霭霭四门多吉士”描绘的是殿宇四周聚集着许多吉祥之士,而“熙熙万国屡丰年”则预示着国泰民安,连年丰收。

五、六句“高秋爽气明宫殿,元祐和声入管弦”表达了作者对这场宴会的赞美之情。这里,“高秋爽气”捕捉了秋天清新宜人的气候,而“明宫殿”则是宴会举办地的壮丽。“元祐和声入管弦”进一步突出了宴会中的音乐氛围,"元祐"可能指的是宋仁宗时期的年号,也有可能是对美好声音的形容,而“和声入管弦”则描写了乐曲中和谐旋律通过琴瑟等乐器传达出来。

最后两句“菊有芳兮兰有秀,从臣谁和《白云篇》”通过鲜花比喻,表达了对宴会上才艺出众之人的赞赏。其中,“菊有芳兮兰有秀”形容了菊花与兰花各自的美丽,而“从臣谁和《白云篇》”则是作者询问在场的人中,谁能与古代乐曲《白云篇》的美妙相媲。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在词藻上的功力,更重要的是传达了一种对国家安泰、文化繁荣的美好愿景。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读史二首·其一

戎车铁骑出秦关,风雨崤函骨似山。

纵使老臣能料晋,不知三帅可生还。

(0)

过钱塘

舟过钱塘东复东,半江斜日一帆风。

胡床兀坐看山久,却怪篙人为掩篷。

(0)

又和孙延用韵

盾日炎炎遇傅霖,斯民忧乐最关心。

逢人试问田间水,昨夜添来几许深。

(0)

交城分司与孙廷用酌别口号

薄暮交城共驻骖,翠壶红烛动春酣。

明朝又向青山别,君指河东我冀南。

(0)

增城郑叔清司训顾道充上舍吴时彦贡士来访即告归途值大风雨思之不置

溪边分手日犹高,忽忽狂风肆怒号。

云水渺茫天地阔,夜深何处避惊涛。

(0)

余奉使朝鲜与其国相徐刚中唱酬颇熟别后不能不往来于怀也适张司译自朝鲜来京徐君赠以绝句三章蔼然寓见念之意披阅有感依韵赋焉·其二

亲捧纶音出玉墀,皇华咨度动经时。

归途笑把行囊看,秪有东人白雪词。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戎昱 张载 潘岳 薛逢 梁章钜 孙光宪 王处一 黄瑜 吴儆 李涉 晁迥 王尔烈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