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声连日捲银沙,野渚无聊眺望赊。
数点云山湖上出,一行风苇岸边斜。
老髯难觅仙翁笛,白简还乘使者槎。
况是中秋明月夜,潇湘久客正思家。
涛声连日捲银沙,野渚无聊眺望赊。
数点云山湖上出,一行风苇岸边斜。
老髯难觅仙翁笛,白简还乘使者槎。
况是中秋明月夜,潇湘久客正思家。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畔秋风起时的景象,诗人薛瑄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首句“涛声连日捲银沙”,以“捲”字生动地描绘了连续多日的涛声席卷着湖边的银色沙滩,展现出湖面波涛汹涌的动态美。接着,“野渚无聊眺望赊”一句,通过“无聊”二字,透露出诗人因无法远行而产生的淡淡忧愁,将个人情感融入到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中。
“数点云山湖上出,一行风苇岸边斜”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湖面上云雾缭绕的山峦和岸边随风摇曳的芦苇,画面富有层次感,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老髯难觅仙翁笛,白简还乘使者槎”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处境的无奈。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束缚。
最后,“况是中秋明月夜,潇湘久客正思家”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在中秋佳节这样一个团圆的时刻,身处异乡的诗人更加思念家乡,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切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
欲归瀼西宅,阻此江浦深。
坏舟百版坼,峻岸复万寻。
篙工初一弃,恐泥劳寸心。
伫立东城隅,怅望高飞禽。
草堂乱悬圃,不隔昆崙岑。
昏浑衣裳外,旷绝同层阴。
园甘长成时,三寸如黄金。
诸侯旧上计,厥贡倾千林。
邦人不足重,所迫豪吏侵。
客居暂封殖,日夜偶瑶琴。
虚徐五株态,侧塞烦胸襟。
焉得辍两足,杖藜出岖嵚。
条流数翠实,偃息归碧浔。
拂拭乌皮几,喜闻樵牧音。
令儿快搔背,脱我头上簪。
江度寒山阁,城高绝塞楼。
翠屏宜晚对,白谷会深游。
急急能鸣雁,轻轻不下鸥。
彝陵春色起,渐拟放扁舟。
昔在朗陵东,学禅白眉空。
大地了镜彻,回旋寄轮风。
揽彼造化力,持为我神通。
晚谒泰山君,亲见日没云。
中夜卧山月,拂衣逃人群。
授余金仙道,旷劫未始闻。
冥机发天光,独朗谢垢氛。
虚舟不系物,观化游江濆。
江濆遇同声,道崖乃僧英。
说法动海岳,游方化公卿。
手秉玉麈尾,如登白楼亭。
微言注百川,亹亹信可听。
一风鼓群有,万籁各自鸣。
启闭八窗牖,托宿掣电霆。
自言历天台,搏壁蹑翠屏。
凌兢石桥去,恍惚入青冥。
昔往今来归,绝景无不经。
何日更携手,乘杯向蓬瀛。
悲来乎,悲来乎!
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
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
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
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
悲来乎,悲来乎!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
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
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
悲来乎,悲来乎!
凤鸟不至河无图,微子去之箕子奴。
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
悲来乎,悲来乎!
秦家李斯早追悔,虚名拨向身之外。
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
剑是一夫用,书能知姓名。
惠施不肯干万乘,卜式未必穷一经。
还须黑头取方伯,莫谩白首为儒生。
《杂曲歌辞.悲歌行》【唐·李白】悲来乎,悲来乎!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悲来不吟还不笑,天下无人知我心。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悲来乎,悲来乎!天虽长,地虽久,金玉满堂应不守。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悲来乎,悲来乎!凤鸟不至河无图,微子去之箕子奴。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悲来乎,悲来乎!秦家李斯早追悔,虚名拨向身之外。范子何曾爱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剑是一夫用,书能知姓名。惠施不肯干万乘,卜式未必穷一经。还须黑头取方伯,莫谩白首为儒生。
https://shici.929r.com/shici/ZAHYDFj5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