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窗四面开,风送海云来。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
蜗涎明石凳,蚁阵绕山台。
此际衣偏湿,熏笼著麝煤。
轩窗四面开,风送海云来。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
蜗涎明石凳,蚁阵绕山台。
此际衣偏湿,熏笼著麝煤。
这首诗描绘了山房四周环境的清新与生动。"轩窗四面开"写出了山房的宽敞明亮,窗户大开,让自然的气息自由流淌。"风送海云来"则展现了远处海景与云雾的交融,增添了空间的辽阔感。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是春天的典型景象,春雨如丝,催促着花朵绽放,惊蛰时分的雷声则象征着生机的觉醒。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了大自然的节律。
"蜗涎明石凳,蚁阵绕山台"进一步描绘了细节,蜗牛在石凳上爬行,蚂蚁排成队列绕过山台,这些小生物的活动增添了生活的趣味和动态。
最后两句"此际衣偏湿,熏笼著麝煤",诗人以自身感受收尾,说明春雨之大,连衣服都湿润了,而他点燃熏笼,燃起麝香,营造出一种温暖而舒适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享受和闲适心境。
总的来说,这首《山房》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山居环境的宁静与生机,以及诗人的情感体验,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山水田园诗。
凤城春色晚,龙禁早晖通。
旧火收槐燧,馀寒入桂宫。
莺啼正隐叶,鸡斗始开笼。
蔼蔼瑶山满,仙歌始乐风。
我欲图世乐,斯乐难可常。
位大招讥嫌,禄极生祸殃。
圣莫若周公,忠岂踰霍光。
成王已兴诮,宣帝如负芒。
范蠡何智哉,单舟戒轻装。
疏广岂不怀,策杖还故乡。
朱门虽足悦,赤族亦可伤。
履霜成坚冰,知足胜不祥。
我今穷家子,自言此见长。
功成皆能退,在昔谁灭亡。
二年同在华清下,入县门中最近邻。
替饮觥筹知户小,助成书屋见家贫。
夜棋临散停分客,朝浴先回各送人。
僮仆使来传语熟,至今行酒校殷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