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识君恨不早,丽句清高人缥缈。
有如商律变初秋,慢绿夭红俱一扫。
自亲兰社袭馀芳,归热寒炉陋昏枣。
乃知形骨纵龙钟,胜处精神不衰老。
我辞官下曾几时,囊甑虽贫未空倒。
女儿索嫁金无馀,录过知难坐丘嫂。
人言贵贱在天公,饥饱更须关富媪。
是事姑置无相闻,瓜蓏分区竹有孙。
暑风长养远林密,雨脚并合前溪浑。
伤心事虑渐消省,胡不俯仰随欣欣。
有时放意枕书卧,亦复倚杖看荷翻。
殷勤不如偶相遇,过我思同明月尊。
世间明月向人好,丞不负余余负君。
当年识君恨不早,丽句清高人缥缈。
有如商律变初秋,慢绿夭红俱一扫。
自亲兰社袭馀芳,归热寒炉陋昏枣。
乃知形骨纵龙钟,胜处精神不衰老。
我辞官下曾几时,囊甑虽贫未空倒。
女儿索嫁金无馀,录过知难坐丘嫂。
人言贵贱在天公,饥饱更须关富媪。
是事姑置无相闻,瓜蓏分区竹有孙。
暑风长养远林密,雨脚并合前溪浑。
伤心事虑渐消省,胡不俯仰随欣欣。
有时放意枕书卧,亦复倚杖看荷翻。
殷勤不如偶相遇,过我思同明月尊。
世间明月向人好,丞不负余余负君。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词人王洋所作,题为《次韵周秀实见寄长篇》。诗中流露出对往昔交情的怀念与不舍,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感慨。
"当年识君恨不早,丽句清高人缥缈。" 开篇即表达了对旧友的深切懊悔,因为在过去没有及时认识和珍惜这份难得的交情,如今只能在悠长的文字中寻觅那份美好的记忆。
接下来的几句 "有如商律变初秋,慢绿夭红俱一扫。自亲兰社袭馀芳,归热寒炉陋昏枣。" 则通过对季节变化的描写,表达了时间流逝、事物更新带来的无常感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人在提及自己的处境时,自信地道出 "乃知形骨纵龙钟,胜处精神不衰老。" 这里表现了诗人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状态,即便是身处困顿,也未有丝毫颓废之意。
随后几句 "我辞官下曾几时,囊甑虽贫未空倒。女儿索嫁金无馀,录过知难坐丘嫂。" 揭示了诗人辞去官职后的生活困境和对子女婚嫁的忧虑,以及面对这些现实问题时的无奈与辛酸。
在 "人言贵贱在天公,饥饱更须关富媪。是事姑置无相闻,瓜蓏分区竹有孙。" 中,诗人表达了对世态炎凉和命运多舛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仍保持着一份超然物外的心态。
紧接着 "暑风长养远林密,雨脚并合前溪浑。伤心事虑渐消省,胡不俯仰随欣欣。" 这几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释然,以及面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结尾处 "有时放意枕书卧,亦复倚杖看荷翻。殷勤不如偶相遇,过我思同明月尊。世间明月向人好,丞不负余余负君。" 诗意转折,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书籍的喜爱和生活中的小确幸,同时也强调了偶然相遇的珍贵,以及对于那些美好的时光和人事的深深怀念。最后两句则是对月亮的赞颂,通过月亮之美来比喻世间美好事物的公平与无私,诗人自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低微,但心中仍存有对美好的不负与珍视。
风流东晋后,外学入僧家。
独唱郢中雪,还游天际霞。
云村共香饭,水月喻秋花。
景物添新致,前程讵可涯。
南行春已满,路半水茫然。
楚望花当渡,湘阴橘满川。
山横湖色上,帆出鸟行前。
此任无辞远,亲人贵用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