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寒食应制》
《寒食应制》全文
唐 / 韦承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凤城春色晚,龙禁早晖通。

旧火收槐燧,馀寒入桂宫。

莺啼正隐叶,鸡斗始开笼。

蔼蔼瑶山满,仙歌始乐风。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ánshíyìngzhì
táng / wéichéngqìng

fèngchéngchūnwǎnlóngjìnzǎohuītōng
jiùhuǒshōuhuáisuìhánguìgōng

yīngzhèngyǐndòushǐkāilóng
ǎiǎiyáoshānmǎnxiānshǐfēng

注释
凤城:指京城,以凤为吉祥之鸟,常用来比喻都城。
龙禁:指皇宫,因皇宫有禁卫,故称龙禁。
槐燧:古代春天改用榆柳之火,称为“改火”或“收火”,槐燧是古代取火的工具,此处代指旧火。
馀寒:残留的寒冷,指初春时节还未消退的寒气。
桂宫:月宫的美称,这里借指皇宫。
隐叶:隐藏在树叶之间。
鸡斗:鸡打斗,古代有斗鸡的娱乐活动。
开笼:打开鸡笼,让鸡出来活动或斗鸡。
蔼蔼:形容草木茂盛或烟雾弥漫的样子,这里指瑶山的景色。
瑶山:传说中的仙境之山,这里象征皇宫的美好环境。
仙歌:神仙所唱的歌,这里指宫廷中的音乐。
乐风:和谐美妙的音乐,也指乐曲的风格。
翻译
凤城的春色已近黄昏,皇宫的晨光早早洒通。
熄灭了槐木取火的仪式,余寒悄悄侵入桂宫之中。
黄莺在树叶间隐约鸣叫,鸡斗的场景才刚刚从笼中展开。
瑶山弥漫着和煦的气息,仙人的歌声开始随风乐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清晨的宫廷生活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庭院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享受与赞美。

“凤城春色晚”一句设定了整个画面的背景,凤城即长安(今陕西西安),春意盎然,但又不急于展开,而是静谧地延续着。紧接着,“龙禁早晖通”则点出了宫廷的特殊性,龙禁指的是皇宫的禁区,这里的阳光比一般人家更显得珍贵和独特。

“旧火收槐燧”、“馀寒入桂宫”两句交替使用,将室内外景象相对比,以“旧火”的余温与春日初升的微冷形成对照,表现了季节转换时那份淡淡的情意。同时,“槐燧”和“桂宫”都透露出一种高雅和清新的感觉。

“莺啼正隐叶”、“鸡斗始开笼”两句则描绘了一天中的早晨景象,鸟语花香与家畜的日常活动交织在一起,生动地展现了生活的节奏和韵味。

最后,“蔼蔼瑶山满”、“仙歌始乐风”两句以瑶山(可能指的是宫中的某个园林或假想之地)的繁花与仙歌的起舞,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这里的“蔼蔼”形容花开得茂密而美丽,“乐风”则是诗人心中那份难以言说的愉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手法,构建了一个既有生动现实感,又不乏超脱凡尘意境的艺术空间。

作者介绍
韦承庆

韦承庆
朝代:唐   籍贯:唐代河内郡阳武县(今河南原阳)   生辰:639—705

韦承庆(639—705)字延休,唐代河内郡阳武县(今河南原阳)人。性谨畏,事继母笃孝。第进士。累迁凤阁舍人,在朝屡进谠言。转天官侍郎,凡三掌选,铨授平允。长安中,(公元703年左右)拜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张易之诛,承庆以素附离,流岭表。岁余,以秘书员外少监召,兼修国史,封扶阳县子。迁黄门郎,未拜卒,谥曰温。承庆著有文集六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 
猜你喜欢

七月二十朝

醒梦巡檐行且吟,四更人静漏声沉。

月乘云度汉微没,风与日争秋浅深。

苔藓砌间晴上篆,石榴花底暗飘金。

忽惊时序槐黄近,侧耳天南鸿雁音。

(0)

黄莱轩见怀依韵奉谢·其四

珍重仙城老太邱,篇诗寄我锦云稠。

续貂有句祇堪哂,得兔忘蹄可莫留。

笑看烟霞追放犊,閒依云水侣浮鸥。

橘洲荔圃年年熟,肯羡人间千户侯。

(0)

寄怀梁云端时连雨七旬矣云端西游三旬矣

芳草凄凄古粤州,王孙何事太淹留。

春风独赋桃花什,西水曾归一叶舟。

到处江山新入眼,离居风雨故添愁。

何时晴霁还相过,莫遣千红送乱流。

(0)

沈章山参政见示咏雪佳作奉和·其二

春来玉女行春令,碎剪瑶花落九天。

河汉有云连水岸,江南无地不风烟。

樵夫阻冻晨撑户,钓叟凌寒晓拂船。

山郭寂寥无的事,偷閒高枕且安眠。

(0)

送叶养直归龙山·其三

西石终吾隐,东皋与尔登。

笑谈花底坐,丝管竹间腾。

羊仲联三径,龟书抵十朋。

年来閒讨论,时得问多能。

(0)

得同亭杂咏·其一

风雨晦冥冥,独坐得同亭。

微茫松隔水,萧飒竹临汀。

远意空千古,春山且一瓶。

醉来歌白石,天晚少人听。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