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谈空惠子听,郢人斤斧俟忘形。
莫嗟质丧无知者,对石何妨自说经。
庄子谈空惠子听,郢人斤斧俟忘形。
莫嗟质丧无知者,对石何妨自说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的《和子瞻濠州七绝.观鱼台》,并非题为“庄子谈空惠子听”的诗。不过,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庄子谈空惠子听,郢人斤斧俟忘形",这两句引用了庄子和惠施的典故,暗示哲理讨论与技艺忘我。庄子主张虚无之境,惠子则对此有所质疑,而郢都的匠人专心致志于斧凿,达到了忘我的境地。
"莫嗟质丧无知者,对石何妨自说经",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那些可能误解庄子哲学的人的劝慰,不必过于忧虑失去本质,即使面对石头,也可以自在地阐述自己的见解,如同庄子在濠州观鱼时的豁达心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融合了哲学思考与生活态度,体现了苏辙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和个性化的解读。
看东风、柳摇金缕。精神顿美如许。
独怜老我双蓬鬓,无复少年张绪。桃叶渡。
任山水清妍,可柰非吾土。
借人茅屋,但有客相过,清茶淡话,闲与论今古。
伤心处。客去卧听鼙鼓。看花浑在烟雾。
姑苏台榭笙歌散,麋鹿又如前度。谁恁误。
教无限苍生,命堕颠崖苦。蒹葭洲渚。
赖有个扁舟,三竿钓竹,相伴闲鸥鹭。
玉砌雕阑,朱门紫陌,争似道人茅宇。
樽有新醪,盘无兼味,自傍小溪垂缕。
富贵何淫,贱贫亦乐,此外更无他语。
有时将、明月为家,或共白云为侣。
还俯视、六合之间,茫茫何物,不入灵台丹府。
绿水青山,野花啼鸟,已把此心留住。
梦熟黄粱,尘飞沧海,转首便为千古。
问雪堂、归去何时,江上一犁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