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巫山女,不信洛川神。
何关别有物,还是倾城人。
经共陈王戏,曾与宋家邻。
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
粉光犹似面,朱色不胜唇。
遥见疑花发,闻香知异春。
钗长逐鬟髲,袜小称腰身。
夜夜言娇尽,日日态还新。
工倾荀奉倩,能迷石季伦。
上客徒留目,不见正横陈。
不信巫山女,不信洛川神。
何关别有物,还是倾城人。
经共陈王戏,曾与宋家邻。
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
粉光犹似面,朱色不胜唇。
遥见疑花发,闻香知异春。
钗长逐鬟髲,袜小称腰身。
夜夜言娇尽,日日态还新。
工倾荀奉倩,能迷石季伦。
上客徒留目,不见正横陈。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倾城之人的魅力与风华,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独特的气质与风采。诗人以“不信巫山女,不信洛川神”开篇,将这位女子与神话中的美丽形象相提并论,强调其非凡的美貌。接着,“何关别有物,还是倾城人”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她的独特魅力并非偶然,而是与生俱来的。
“经共陈王戏,曾与宋家邻”暗示了她与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有过交集,增添了她的神秘色彩。而“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则通过姓名和嫁前的名声,暗示了她的出身和家族背景,为她的形象增添了几分尊贵与神秘。
“粉光犹似面,朱色不胜唇”是对她肌肤与红唇的生动描绘,展现出她的美丽与娇艳。接下来的“遥见疑花发,闻香知异春”更是将她的美丽比作盛开的花朵,香气四溢,令人难以忘怀。
“钗长逐鬟髲,袜小称腰身”通过服饰细节,展现了她的优雅与精致。而“夜夜言娇尽,日日态还新”则描绘了她无论何时都充满魅力,每一天都有新的姿态。
最后,“工倾荀奉倩,能迷石季伦”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进一步强调了她的魅力与影响力。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令人难忘的倾城之人的形象。
绿酣红醉。奈小园一夜,花神怨怼。
欲买春留,东君不受榆钱贿。
唤得落花风起,半减却、蝶粮蜂税。
惊见得、满地胭脂,疑是花神泪。何意。飘零易。
待拾取片红,故枝重赘。绣床相对。
剪綵难教春再系。
待替落花驰檄,同索问、春风之罪。
把锦囊、收拾也,蝶庵深闭。
携来一片石。直压倒、江上三山无色。名园堪永日。
有翠干萧森,明玕鲜碧。桐阴竹实。
看联翩、鹓雏接翼。
问何人、领袖烟霞,身是东吴倦客。犹忆。
梁鸿庑下,梅福门前,旧曾相识。
重逢此地,同访琼花消息。
待粗酬婚嫁,远寻禽向,五岳安排游屐。
记他年、行药归来,龙鳞千尺。
淡日烘葵,微风展艾,愁里又逢佳节。
冰簟滑、鸳衾香在,朱门销凤箫声咽。
托妆成、钗颤金符,爱臂玉、凝光五丝亲结。
怎正拟为欢,连朝风雨,无端顿成离别。
强自随人看竞渡,便粉白雅黄,满前都劣。
愁不断、偏遭酒困,期屡误、重将蓍揲。
也待托、鸲鹆传情,奈句字含糊,未通人说。
只暗里呼名,榴花鬓底,料得耳轮频热。
生长钱唐,忍负却、莺年燕岁。
看几度、湖流微涨,山云低坠。
帘卷更添眉上恨,酒阑都化心头泪。
唤桃根、閒按竹枝歌,声声脆。怪万叠,玻璃翠。
淘不尽,愁肠胃。任生绡共剪,真珠同缀。
古迹漫誇南宋乐,残妆犹爱西施媚。
似寒乌、相对语斜阳,无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