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钩垂,犀箔护。肯递春风,偏断游丝路。
内里暗闻钗响度。掷地金声,抵得天台赋。
望明妆,遮薄雾。闹扫虽松,窣堕知何故。
难道拔时纤手误。倘为侬来,忽地回头顾。
玉钩垂,犀箔护。肯递春风,偏断游丝路。
内里暗闻钗响度。掷地金声,抵得天台赋。
望明妆,遮薄雾。闹扫虽松,窣堕知何故。
难道拔时纤手误。倘为侬来,忽地回头顾。
这首《苏幕遮·帘外听堕钗声》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女子在帘后聆听钗声的情景。
首句“玉钩垂,犀箔护”,以“玉钩”和“犀箔”描绘了帘子的精致与华美,暗示了女子所在的环境之高雅。接着,“肯递春风,偏断游丝路”,运用拟人手法,将春风比作传递者,巧妙地表达了女子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她内心的寂寞与等待。
“内里暗闻钗响度,掷地金声,抵得天台赋。”这里通过“钗响”和“金声”的比喻,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女子听到钗声时的惊喜与激动,还将其与古代文人墨客的佳作相提并论,突显了这一瞬间情感的珍贵与美好。
“望明妆,遮薄雾”,进一步渲染了女子的美丽与神秘,仿佛在朦胧的薄雾中,她的明妆更加耀眼夺目。而“闹扫虽松,窣堕知何故”,则通过对比,表现了女子内心的细腻与敏感,即使是在热闹的环境中,也能察觉到细微的变化。
最后,“难道拔时纤手误?倘为侬来,忽地回头顾。”这一问一答,充满了悬念与期待,似乎在询问:难道是拔钗时的手误了吗?如果是为了我而来,会不会突然回头看我一眼呢?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让人感受到女子内心深处的温柔与渴望。
整首词通过帘外听声的细节描写,巧妙地传达了女子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也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爱情的期待与渴望,展现了古代女性细腻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凉露清蝉柳陌空,故人遥指浙江东。
青山有雪松当涧,碧落无云鹤出笼。
齐唱离歌愁晚月,独看征棹怨秋风。
定知洛下声名士,共说膺门得孔融。
无心唯有白云知,闲卧高斋梦蝶时。
不觉东风过寒食,雨来萱草出巴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