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光三伏昼,洞府宜幽步。
宿雨润芝田,鲜风摇桂树。
阴阴台殿敞,靡靡轩车驻。
晚酌临水清,晨装出关路。
偏荣本郡辟,倍感元臣遇。
记室有门人,因君达书素。
炎光三伏昼,洞府宜幽步。
宿雨润芝田,鲜风摇桂树。
阴阴台殿敞,靡靡轩车驻。
晚酌临水清,晨装出关路。
偏荣本郡辟,倍感元臣遇。
记室有门人,因君达书素。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九华观举行的宴会,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宴会气氛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谊。首句“炎光三伏昼,洞府宜幽步”描述了夏日炎热时节,人们寻找清凉之地的场景,“洞府”指的是九华观,诗人提倡在这样一个幽静的地方散步,以避暑。
接下来的“宿雨润芝田,鲜风摇桂树”则描绘了雨后湿润的土地和被清风吹拂的桂树,展示出一种生机勃勃、自然美好的景象。这里的“宿雨”意味着前一日之雨,而“鲜风”则是指清新的微风,这些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来表现季节变化和自然美的元素。
“阴阴台殿敞,靡靡轩车驻”写出了宴会所在的九华观内外的景象,“阴阴”形容环境之幽深,而“靡靡”则形容轩车停放时那种安静和谐的氛围。
至于“晚酌临水清,晨装出关路”,诗人描绘了宴会结束后夜晚在水边饮酒,以及次日早晨穿戴整齐准备离开的情景。这里表达了一种悠闲自得的心境,以及对即将离别的不舍。
“偏荣本郡辟,倍感元臣遇”中,“偏荣”可能指的是诗人对宴会场所或是对朋友的尊贵感到骄傲,而“倍感元臣遇”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与崔十七叔等人的相逢而感到格外高兴。这里通过“辟”和“遇”,诗人强调了宴会的重要性以及个人情谊的深刻。
最后,“记室有门人,因君达书素”则是诗人提及宴会上有记录之事,而“因君达书素”可能表明诗人通过这次宴会而与崔十七叔等人建立了更为深厚的联系,并且将这种友谊通过文字记录下来。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华,更重要的是透露了当时文人之间的情谊和交流,展现了一种高雅脱俗的文化氛围。
连山耸西南,水势东北趋。
山蟠四十里,障合中成湖。
矫矫北高峰,独瞰西南隅。
高下测三二,乃是韬光居。
灵隐古名寺,所处实山跗。
门外地如砥,奇峰矗覆壶。
中空四穿达,立距疑神扶。
所以西域僧,谓是鹫岭逋。
造说固诡异,度形疑非诬。
九月未肃霜,岭木犹荣敷。
我从湖尾来,横截乃西逾。
日薄桑阴閒,舍舟入篮舆。
遂造飞来峰,凿刻多佛图。
题名自元丰,指顾杂贤愚。
秋壑见子中,想亦加邪歈。
发我一长叹,舍之入僧庐。
琳宫既巍杰,巨镬中容车。
不识饭千僧,中有龙象无。
万竹绕一径,登陟方萦纡。
幽谷微风来,泠然寒肌肤。
俯视群山卑,乃知所立殊。
内湖而外江,惊潮见天吴。
苍然浮数翠,未得其名呼。
略辨浙水东,僧言萧山区。
仙人遗丹灶,聊一窥其窬。
长生固非愿,遗物即道腴。
徘徊未忍去,曦影俄西晡。
山川自清丽,迹过如鸟乌。
怅怀幽兴极,写托天云孤。
《观飞来峰入灵隐寺由寺西上韬光庵乃北高峰上也》【清·姚鼐】连山耸西南,水势东北趋。山蟠四十里,障合中成湖。矫矫北高峰,独瞰西南隅。高下测三二,乃是韬光居。灵隐古名寺,所处实山跗。门外地如砥,奇峰矗覆壶。中空四穿达,立距疑神扶。所以西域僧,谓是鹫岭逋。造说固诡异,度形疑非诬。九月未肃霜,岭木犹荣敷。我从湖尾来,横截乃西逾。日薄桑阴閒,舍舟入篮舆。遂造飞来峰,凿刻多佛图。题名自元丰,指顾杂贤愚。秋壑见子中,想亦加邪歈。发我一长叹,舍之入僧庐。琳宫既巍杰,巨镬中容车。不识饭千僧,中有龙象无。万竹绕一径,登陟方萦纡。幽谷微风来,泠然寒肌肤。俯视群山卑,乃知所立殊。内湖而外江,惊潮见天吴。苍然浮数翠,未得其名呼。略辨浙水东,僧言萧山区。仙人遗丹灶,聊一窥其窬。长生固非愿,遗物即道腴。徘徊未忍去,曦影俄西晡。山川自清丽,迹过如鸟乌。怅怀幽兴极,写托天云孤。
https://shici.929r.com/shici/BpRnfHCN.html
门有吴越士,挢首自言贤。
束带迎入座,抗论崇古先。
摽举文句閒,所守何戋戋。
诽鄙程与朱,制行或异旃。
汉唐勤笺疏,用志诚精专。
星月岂不辉,差异白日悬。
世有宋大儒,江海容百川。
道学一旦废,乾坤其毁焉。
寄语幼诵子,伪论乌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