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四月初,正作穷秋寒。
朱明方更候,阴沴时相干。
阴阳天自便,寒暑无必然。
玄冥与祝融,政事谁得专。
江乡累岁饥,一饱望今年。
不知谁不仁,探喉夺其餐。
柯山穷老人,方暑愁衣单。
似闻林笋立,矗矗戈戟攒。
但知饮美酒,折取共朝盘。
风雨四月初,正作穷秋寒。
朱明方更候,阴沴时相干。
阴阳天自便,寒暑无必然。
玄冥与祝融,政事谁得专。
江乡累岁饥,一饱望今年。
不知谁不仁,探喉夺其餐。
柯山穷老人,方暑愁衣单。
似闻林笋立,矗矗戈戟攒。
但知饮美酒,折取共朝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风雨交加的凄凉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诗中的“风雨四月初,正作穷秋寒”两句,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春天本应温暖而实际上却冷清如同贫瘠的秋日的情景,通过这种反差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时事的不满和个人的悲凉感受。
“朱明方更候,阴沴时相干”这两句,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凄凉之情。朱明可能指的是太阳被乌云遮挡,无法发光,只能等待天气转晴的境况,而“阴沴”则形容风雨交织、阴霾连绵的天气,这种持续不断的不良天气似乎也在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沉重和困顿。
接下来的“阴阳天自便,寒暑无必然”表明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接着,“玄冥与祝融,政事谁得专”则是诗人发出的一种疑问,借助古代神话中的两位神祇来隐喻现实中的政治权力难以把握,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和无奈。
中间,“江乡累岁饥,一饱望今年”几句,则切入到农民生活的困苦和期待。诗人通过这些简单而直接的话语,揭示出了人民的生活艰辛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不知谁不仁,探喉夺其餐”这两句,表达了强烈的社会批判,指责那些无情剥夺民众生计的人或制度。这种直白的语言充满着愤怒和控诉之情。
最后,“柯山穷老人,方暑愁衣单”则描写了一位生活在柯山上的贫困老人,即便是盛夏时节,也因为衣物单薄而感到忧虑。紧接着的“似闻林笋立,矗矗戈戟攒”几句,则通过对自然声音的捕捉,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
结尾处,“但知饮美酒,折取共朝盘”则是诗人在这种忧郁和批判中寻找一丝慰藉之情,通过饮酒来暂时忘却世间的苦恼。然而,这种逃避也只是短暂的安慰,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更重要的是,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捕捉并表达了宋代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和人民的生活状态,是一篇集描写、抒情、讽刺于一体的优秀作品。
每嗟相逢少,常苦离别多。
行行复壮壮,往往起悲歌。
古来易水上,义士有荆轲。
捐躯思报恩,饮恨歌奈何。
况彼儿女怀,牵缠如蔓萝。
是以世间人,鬓发易番番。
喜君得郡章,东归随春波。
滩上严子祠,系船聊经过。
其人当汉兴,富贵不可罗。
足加天子腹,傲去钓于河。
冬披破羊裘,夏披破草蓑。
心中小宇宙,尤哂献玉和。
我惭贱丈夫,岂异戴面傩。
未免为鬼笑,谁知惧挥诃。
安得如君行,收迹已蹉跎。
空将閒岁月,尘埃浪销磨。
正同三峡贾,尽力向盘涡。
昔闻信都侯,尝作画舫斋。
空户两向辟,樽席长对排。
左顾树若岸,右盼堵成崖。
既无风波虞,但与物景谐。
一从信都去,来者趣意乖。
屋室改库厩,花木为薪柴。
君当访其迹,更葺安旧牌。
记石傥尚在,尘土加洗揩。
然后酿井泉,吟醉前人偕。
寄言灵河守,高此别乘怀。
休淬鸊鹈剑,休调鹊血弓。
平时自壮大,何所立战功。
得兵不满百,防寇沧海东。
驾船如飞鹘,出入巨浪中。
苟能勇于此,遇敌无废忠。
闻君梦慈亲,手把青玉佩。
循环念归期,月已九弦晦。
既寤心悁悁,面垢不暇颒。
屈指必春还,忽焉朱火代。
梦兆且差池,决去河可能。
昨来理恩典,佐州令近塞。
雁门适有乏,求往苦言碍。
曰惟都督雄,岂付小邦倅。
乃知仕宦难,分寸肯少贷。
遂乞回洛阳,拜省慰忧爱。
除补不应欺,圣时公道在。
幸存旧郭园,重种满畦菜。
上为北堂欢,间与良士对。
此实贤者为,赠行因以载。
汴渠溯复沿,自可见迟速。
来时迟有粮,去恨速无谷。
有粮安计程,无谷不遑宿。
霜高万物枯,源水缩溪谷。
黄流半泥沙,势浅见蹙澳。
千里东归船,何日下清渎。
澹澹风雨寒,长汀嚎雁鹜。
将投孤戍远,四顾危樯独。
强语慰妻孥,多虞赖僮仆。
到家秫已收,缀树橘始熟。
折腰无惭陶,怀遗焉愧陆。
我方羡子行,送望不移目。
吴牛常畏热,吴田常畏枯。
有树不荫犊,有水不滋䅳。
孰知事春农,但知急秋租。
太守追县官,堂上怒奋须。
县官促里长,堂下鞭扑俱。
不体天子仁,不恤黔首逋。
借问彼为政,一一何所殊。
今君请郡去,预喜民将苏。
每观二千石,结束辞国都。
丝鞯加锦缘,银勒以金涂。
兵吏拥后队,剑挝盛前驱。
君又不若此,革辔障泥乌。
款行问风俗,低意骑更驽。
下情靡不达,略细举其粗。
曾肯为众异,亦罔为世趋。
学诗闻已熟,爱棠理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