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浙东去,声华共若斯。
高贤希世出,明主俾衡持。
风俗归淳后,春廷上绩时。
人今公尽望,留佐衮衣垂。
山水浙东去,声华共若斯。
高贤希世出,明主俾衡持。
风俗归淳后,春廷上绩时。
人今公尽望,留佐衮衣垂。
这首明代诗人李舜臣的《送闻石塘太宰赴京》描绘了送别友人石塘太宰前往京城的情景。首句“山水浙东去”,以山水起兴,暗示友人的旅程将穿越浙东壮丽的山水之间,充满了诗意。接着,“声华共若斯”赞美了石塘太宰的名声与才华,如同浙东山水一样引人注目。
“高贤希世出”进一步赞扬了太宰的高尚品德和罕见才智,在乱世中尤为难得。而“明主俾衡持”则表达了对圣明君主的信任,认为这样的贤才将被委以重任,保持国家的平衡与稳定。随着“风俗归淳后,春廷上绩时”,诗人预祝他在朝廷上能为国家带来清明之风和丰收的政绩。
最后两句“人今公尽望,留佐衮衣垂”,直接表达了人们对石塘太宰的期待和挽留之情,希望他能长久地辅佐朝廷,如同古代官员披戴的礼服——衮衣一般,象征着他的德行和影响力将长久流传。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是对友人的赞美,也是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经年不接故人书,开户逢渠了不殊。
谁运七轮风里扇,时跳千斛雨中珠。
退之有意吟山石,摩诘无心作画图。
为爱青青无俗韵,故教移植傍庭隅。
磬湖秋半溢清波,一岁月明今夕多。
剩办新诗娱老境,满倾太白醉冰娥。
一天风露寒衣袂,举室儿童杂笑歌。
不是钴潭奇绝处,未妨丁夜更娑婆。
冻笔难成授简章,寒光先到读书堂。
乱飘扑面如平叔,几点侵眉似马良。
微云初月澹层城,络纬声连促织清。
北雁不来千里信,西风还起故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