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一室》
《一室》全文
宋 / 喻良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阴阳一室冷兢兢,燕坐何曾病郁蒸。

只拟纶巾持羽扇,未须赤脚踏层冰。

满盘碧玉初投箸,一榻清风更曲肱。

扫地焚香凉到骨,疏帘何处欲挥蝇。

(0)
翻译
阴阳调和的房间冷得让人发抖,静坐其中从未感到闷热。
只想手持纶巾、羽扇,无需赤脚踩在冰冷的地面。
满桌翠绿的菜肴刚放下筷子,榻上清风徐来,让我更想枕着手臂休息。
打扫地面,焚烧香料,凉意直透骨髓,轻轻拉开窗帘,不知何处有苍蝇飞舞。
注释
阴阳:指天地间的自然之气,也暗指人生的喜怒哀乐。
燕坐:静坐,悠闲自在的样子。
病郁蒸:形容心情压抑或环境闷热不适。
纶巾:古代文人常戴的头巾,象征儒雅。
羽扇:象征闲适或指挥的工具。
赤脚:光着脚,形容环境寒冷。
碧玉:形容菜肴色泽鲜艳。
投箸:放下筷子,表示进食完毕。
曲肱:古人常以手肘支床,表示轻松自在。
凉到骨:形容凉意透彻。
疏帘:稀疏的窗帘。
挥蝇:驱赶苍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间静谧而清凉的室内景象。诗人以"阴阳一室冷兢兢"开篇,通过"阴阳"暗指室内的冷暖对比,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燕坐何曾病郁蒸"则表达诗人独自静坐时,心境并未因环境的冷清而感到压抑或闷热。

接下来,诗人以诸葛亮的形象自比,手持纶巾和羽扇,暗示自己虽处清寒之中,但保持着从容不迫的儒雅风度,"只拟"和"未须"二字流露出他的自信与洒脱。"满盘碧玉初投箸"描绘了诗人进食的情景,虽然菜肴丰盛,但他并未贪食,反而在清风中更加舒适地"曲肱"而卧,显示出他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最后两句"扫地焚香凉到骨,疏帘何处欲挥蝇"进一步强调室内的清凉,通过扫地焚香的动作,诗人传达出对洁净与宁静的追求,而"疏帘何处欲挥蝇"则以小细节表现出环境的清静,连苍蝇都很少出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室之内的生活情境,表达了诗人对清静、雅致生活的向往和享受,以及内心的淡泊与超然。

作者介绍

喻良能
朝代:宋

婺州义乌人,字叔奇,号香山。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补广德尉。历迁工部郎中、太常寺丞。出知处州,寻以朝请大夫致仕。尝进《忠义传》二十卷,孝宗深加叹赏,即命颁行。为文精深典雅。有《香山集》、《家帚编》等。
猜你喜欢

谒黔宁王庙

冠冕遵王制,祠堂枕野池。

喜令蛮父老,复睹汉威仪。

杰栋星河近,虚檐薜荔垂。

乱峰排剑戟,高树拥旌旗。

奕叶承恩重,平生出计奇。

功勋齐马援,德量并韩琦。

天意深留眷,秋声远送悲。

故山依日月,新冢卧熊罴。

猿鹤虽无主,鹪鹩各有枝。

峨峨光万丈,千古照边陲。

(0)

经人鲊瓮

远承仙诏出乌蛮,春色相随万里还。

一舸又经人鲊瓮,全家如过鬼门关。

舟师捩柁仓皇际,鱼腹埋身顷刻间。

到岸不须谈往事,且宜携酒看青山。

(0)

题明妃出塞图

琵琶声断雪纷纷,三月龙沙不见春。

回首汉宫云一片,承恩今日是何人。

(0)

晓过洞庭湖

渺渺湖光接素秋,雁声嘹呖满汀洲。

孤舟唤醒还家梦,枫叶芦花一片愁。

(0)

耕读为朱坦翁赋

陇上开云学治生,桑麻绕屋带书声。

汉廷已自闻诸葛,辽海无人识管宁。

牛背雨晴山万叠,萤窗月冷夜三更。

今朝得意趋金马,万里云霄缓辔行。

(0)

赠惠上人

高树空林日下迟,归云冉冉鸟差差。

知师看尽閒风景,瑶席山中独坐时。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