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西天目》
《西天目》全文
宋 / 施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苕水之源出此山,地如邾鲁始跻攀。

三池浚泽高冈上,一勺为霖反掌间。

著脚不知苍汉近,无心直共白云闲。

何时结屋枕泉玉,涤尽尘根学大还。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西tiān
sòng / shīshū

tiáoshuǐzhīyuánchūshānzhūshǐpān

sānchíjùngāogāngshàngsháowèilínfǎnzhǎngjiān

zhejiǎozhīcānghànjìnxīnzhígòngbáiyúnxián

jìnjiézhěnquánjìnchéngēnxuéhái

注释
苕水:古代河流名,今浙江苕溪。
邾鲁:古代两个诸侯国,这里泛指中原地区。
浚泽:深而广的水泽。
苍汉:古人对长江的别称。
结屋枕泉:在泉水边建屋居住。
大还:道教术语,指修炼成仙。
翻译
苕水的源头就来自这座山,仿佛邾国和鲁国的人初次攀登。
三个清澈的池塘坐落在高高的山坡上,只需一勺水就能化作甘霖,轻而易举。
在这里驻足,浑然不觉已靠近广阔的长江,心境悠然与白云相伴。
何时能在此筑屋依泉而居,洗净尘世烦恼,回归自然的大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施枢所作的《西天目》,描绘了苕水源自山中的景象。首句"苕水之源出此山"点明了诗歌的主题,接下来的"地如邾鲁始跻攀"暗示了山势的险峻,仿佛连接着古代的邾鲁之地。"三池浚泽高冈上,一勺为霖反掌间"形象地描述了山中湖泊的丰沛,仿佛轻轻一勺就能化作甘霖。

诗人通过"著脚不知苍汉近,无心直共白云闲"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超脱尘世的心境,仿佛在行走中忘却了人间的距离,与白云相伴,心境悠然。最后两句"何时结屋枕泉玉,涤尽尘根学大还"表达了诗人渴望在此隐居的愿望,希望能洗净尘世的烦恼,回归自然,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水为载体,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生活的向往,具有浓厚的隐逸气息。

作者介绍

施枢
朝代:宋

施枢,约宋理宗端平中前后在世(即约公元一二三五年前后在世)字知言,号芸隐,丹从人。生卒年均不详,工诗。嘉熙时,(公元一二三九年左右)尝为浙东转运使幕属。又尝为越州府僚。枢著有芸隐倦游迁及芸隐横舟稿各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赠杯流僧·其一

云游佛子常默然,难究何从复何极。

但言了了即欲行,本来面目信能识。

(0)

人日江墩遣意

谷口莺啼半亩春,榆钱绕屋未全贫。

从将白发衣冠旧,漫对青阳岁月新。

当槛折梅怀驿使,隔篱呼酒话比邻。

九宵人胜金屏宴,不换江边一钓纶。

(0)

游幻化岩

白鹤峰前踯躅红,何人蝉蜕此岩中。

劫灰台上一怀古,回望长吟天地空。

(0)

寒夜有怀

半夜长空风乍生,茫然四壁尽涛声。

绨袍不改寒凉色,雪舫徒含旧故情。

偶记蠡湖惊感发,曾依渔火傲凄清。

祇今病癖便幽逸,喜听檐前铁马鸣。

(0)

与复侄锦衣赴宴天坛乐观

晴云爽气满高台,碧瓦雕阑接上台。

却喜当筵闻玉磬,不妨竟日覆金杯。

垂杨宛转莺初语,细草留连骑欲回。

万里烽烟怜小阮,可无佳兴拟重来。

(0)

远征曲

拔钗买长剑,甘吞马上雪。

不斩楼兰回,愧此闺中铁。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包拯 范晔 屈复 洪升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