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琅琊行》
《琅琊行》全文
明 / 薛瑄   形式: 古风

秦祖琅琊台,坡老超然台。

两台千古两寂寞,但见参差云木山崔嵬。

我行正值四海升平日,千里连城万家邑。

烽堠花开火不惊,林园麦秀雉争集。

茫茫一气天无私,山川民物皆欣熙。

三事小臣效精白,九重圣主方无为。

但愿此景垂过亿万载,天为城郭地为海。

人间无处不春台,苏刻秦碑真戏乃。

(0)
鉴赏

这首《琅琊行》由明代诗人薛瑄所作,描绘了琅琊台的壮丽景色与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

首先,诗人以“秦祖琅琊台,坡老超然台”开篇,巧妙地将琅琊台与历史上的两位名人关联起来,营造出一种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氛围。接着,“两台千古两寂寞”,看似矛盾的表述,实则表达了诗人对琅琊台历经沧桑,虽名留千古却少有人知的感慨。

“但见参差云木山崔嵬”一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琅琊台周围云雾缭绕、树木葱郁、山峰高耸的自然景观,展现出一种雄浑壮丽之美。

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描述了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我行正值四海升平日,千里连城万家邑。”在这样的和平盛世中,诗人看到了“烽堠花开火不惊,林园麦秀雉争集”的和谐景象,展现了人民安居乐业、自然生态与人类活动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

“茫茫一气天无私,山川民物皆欣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天地间万物和谐共生的自然法则,以及这种和谐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与安宁。

“三事小臣效精白,九重圣主方无为”则点出了诗人对当时政治清明、君主施行无为之治的赞许,同时也暗示了作为臣子的诗人愿意尽心尽力辅佐君王,共同维护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最后,“但愿此景垂过亿万载,天为城郭地为海。人间无处不春台,苏刻秦碑真戏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象长久延续的渴望,以及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赞美,同时暗含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

整体而言,《琅琊行》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与社会和谐的诗歌,也是诗人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与追求的体现,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与情感寄托。

作者介绍
薛瑄

薛瑄
朝代:明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
猜你喜欢

赠东庵约公

问今年八十,退院久清闲。

白雪髭慵剃,青松户早关。

取泉来煮茗,与客话游山。

弟子何僧是,缁衣多往还。

(0)

题江心寺

名与金山并,僧言景更幽。

寺无双屿近,地占一江浮。

曾是龙为宅,还疑蜃吐楼。

他乡远归者,望此得停舟。

(0)

南涧寻韩仲止不遇

树树有佳阴,山蝉不住吟。

掬来南涧水,清若主人心。

屋上云飞冷,篱根藓积深。

留诗在岩壁,明日更相寻。

(0)

江城子.三首·其三

枣花金钏约柔荑。昔曾携。事难期。

咫尺玉颜,和泪锁春闺。

恰似小园桃与李,虽同处,不同枝。

玉笙初度颤鸾篦。落花飞。为谁吹。

月冷风高,此恨只天知。

任是行人无定处,重相见,是何时。

(0)

清明前一日李观察席上得风字

病躯寒食百无悰,偶到平阳旧第中。

池籞信为三辅冠,杯盘真有五陵风。

美人赋韵分春色,上客挥毫夺化工。

白发渐于花柳薄,但怜流水碧相通。

(0)

与倪老伯辉九曲池有怀元龙参寥

云月娟娟淮海秋,隋家池上共浮游。

可怜一段风流事,特欠支郎与子猷。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