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祖琅琊台,坡老超然台。
两台千古两寂寞,但见参差云木山崔嵬。
我行正值四海升平日,千里连城万家邑。
烽堠花开火不惊,林园麦秀雉争集。
茫茫一气天无私,山川民物皆欣熙。
三事小臣效精白,九重圣主方无为。
但愿此景垂过亿万载,天为城郭地为海。
人间无处不春台,苏刻秦碑真戏乃。
秦祖琅琊台,坡老超然台。
两台千古两寂寞,但见参差云木山崔嵬。
我行正值四海升平日,千里连城万家邑。
烽堠花开火不惊,林园麦秀雉争集。
茫茫一气天无私,山川民物皆欣熙。
三事小臣效精白,九重圣主方无为。
但愿此景垂过亿万载,天为城郭地为海。
人间无处不春台,苏刻秦碑真戏乃。
这首《琅琊行》由明代诗人薛瑄所作,描绘了琅琊台的壮丽景色与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
首先,诗人以“秦祖琅琊台,坡老超然台”开篇,巧妙地将琅琊台与历史上的两位名人关联起来,营造出一种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氛围。接着,“两台千古两寂寞”,看似矛盾的表述,实则表达了诗人对琅琊台历经沧桑,虽名留千古却少有人知的感慨。
“但见参差云木山崔嵬”一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琅琊台周围云雾缭绕、树木葱郁、山峰高耸的自然景观,展现出一种雄浑壮丽之美。
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描述了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我行正值四海升平日,千里连城万家邑。”在这样的和平盛世中,诗人看到了“烽堠花开火不惊,林园麦秀雉争集”的和谐景象,展现了人民安居乐业、自然生态与人类活动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
“茫茫一气天无私,山川民物皆欣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天地间万物和谐共生的自然法则,以及这种和谐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与安宁。
“三事小臣效精白,九重圣主方无为”则点出了诗人对当时政治清明、君主施行无为之治的赞许,同时也暗示了作为臣子的诗人愿意尽心尽力辅佐君王,共同维护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最后,“但愿此景垂过亿万载,天为城郭地为海。人间无处不春台,苏刻秦碑真戏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象长久延续的渴望,以及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赞美,同时暗含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
整体而言,《琅琊行》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与社会和谐的诗歌,也是诗人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与追求的体现,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与情感寄托。
树树有佳阴,山蝉不住吟。
掬来南涧水,清若主人心。
屋上云飞冷,篱根藓积深。
留诗在岩壁,明日更相寻。
病躯寒食百无悰,偶到平阳旧第中。
池籞信为三辅冠,杯盘真有五陵风。
美人赋韵分春色,上客挥毫夺化工。
白发渐于花柳薄,但怜流水碧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