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露沾翠叶,金凤鸣素枝。
罢游平乐苑,泛鹢昆明池。
旌旗散容裔,箫管吹参差。
日晚厌遵渚,采菱赠清漪。
百年如流水,寸心宁共知。
玉露沾翠叶,金凤鸣素枝。
罢游平乐苑,泛鹢昆明池。
旌旗散容裔,箫管吹参差。
日晚厌遵渚,采菱赠清漪。
百年如流水,寸心宁共知。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诗人谢朓的作品,名为《隋王鼓吹曲十首·其十·泛水曲》。从诗的内容来看,作者描绘了一场宴游中的景象和情趣。
“玉露沾翠叶,金凤鸣素枝。”这两句开篇便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图画:晨露如玉珠般挂在绿叶上闪耀,而金色的凤凰形状的花朵在白色的枝条间鸣叫。这里,诗人运用了“玉”与“金”的对比,用以点明早晨自然界中生机勃勃的景色。
接下来的“罢游平乐苑,泛鹢昆明池。”则表现了宴游的场所和方式。诗人在平乐苑结束了步行游览之后,又乘船在昆明池上泛舟。在这里,“罢”字用得恰当,表达了一种从容不迫、尽兴而归的情态。
“旌旗散容裔,箫管吹参差。”这两句描绘了宴游时的乐队景象。旌旗飘扬,音乐悠扬,箫管的声音如同山间回音一般参差不一,营造出一种欢快而又有些许空灵的氛围。
“日晚厌遵渚,采菱赠清漪。”随着时间推移,太阳逐渐西下,诗人对水边的游憩感到稍微疲倦,便在水边采集菱角,用以馈赠池中涟漪。这里,“厌遵渚”表达了对长时间宴游的些许厌倦,而“采菱赠清漪”则是诗人与自然之间和谐交流的一种体现。
最后两句“百年如流水,寸心宁共知。”则是诗人的感慨。诗人将世事变迁比作流水,用以表达时间的无常,同时也表露了对内心宁静世界的向往和珍视,那种只有自己深切体会到的、不为外界所动的心灵宁静。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场宴游,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诗中采用多种意象和音韵手法,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层次,为读者营造出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
君不见汉王之心何反覆,淮阴功成遭杀戮。
淮阴之才天下奇,淮阴去汉萧何追。
登坛剖画谋何壮,楚汉存亡如指掌。
权谋绝世难为忠,勋业震主难为功。
陈平蹑足计多诈,留侯附耳言非公。
汉王之恩诚太薄,云梦归来遭束缚。
蒯通力说心犹恪,哙等为侪心不足。
淮阴之才非碌碌,汉业功成一何速。
淮阴侯,不可复,天下苍生自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