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鲁玉太博挽词三首·其三》
《送鲁玉太博挽词三首·其三》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试问于天下,谁从百岁心。

短长从所尽,祸福乃相寻。

只以名宾实,那论古至今。

未能忘物境,空复叹人琴。

(0)
注释
试问:发问,询问。
天下:世间,全世界。
谁:疑问词,指代某人。
从:跟随,拥有。
百岁心:长久不变的心愿或心境。
短长:寿命的长短。
尽:结束,终结。
祸福:灾祸与幸福。
相寻:相互追寻,相伴而至。
只以:只看,仅凭。
名宾实:表面的名声和实际内容。
那论:何须考虑,不必说及。
古至今:自古至今。
未能:无法,不能。
忘物境:忘却世间万物的境况。
空复:徒然,白白地。
叹人琴:感叹人事如同琴声般无常。
翻译
请问在世间,谁能拥有百年人心?
无论寿命长短,灾祸福分总是随之而来。
只看重表面的名声和实际,哪管它是古是今。
我无法忘怀世间的万物境界,只能徒然感叹人事如琴音般无常。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为鲁玉太博所作的挽词第三首,表达了对逝者鲁玉的深深哀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试问于天下,谁从百岁心”质问世间谁能真正活过百年,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接下来,“短长从所尽,祸福乃相寻”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有限和世事的变幻莫测,长短祸福相互交织。

“只以名宾实,那论古至今”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看法,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人的品行而非虚名,不拘泥于古今之别。最后两句“未能忘物境,空复叹人琴”表达了诗人未能完全超脱世俗,只能在感叹鲁玉离世的同时,仍未能忘怀世间的悲欢离合,流露出深深的惋惜之情。

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通过对生死、名利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女从军·其三

柳营清晓促征期,女伴相呼看祭旗。

壮士指僵霜气重,将军莫讶鼓声催。

(0)

端午帖子词:太皇太后阁六首·其五

忠臣谅节今千岁,孝女孤风满四方。

不复巫阳占郢梦,空馀仲御扣《河章》。

(0)

和陶使都经钱溪

乔木卷苍藤,浩浩崩云积。

谢家堂前燕,对语悲宿昔。

仰看桄榔树,玄鹤舞长翮。

新年结荔子,主人黄壤隔。

溪阴宜馆我,稍省薪水役。

相如卖车骑,五亩亦可易。

但恐鵩鸟来,此生还荡析。

谁能插篱槿,护此残竹柏。

(0)

和陶贫士七首,并引·其六

老詹亦白发,相对垂霜蓬。

赋诗殊有味,涉世非所工。

杖藜山谷间,状类渤海龚。

半道要我饮,意与王弘同。

有酒我自至,不须遣庞通。

门生与儿子,杖屦聊相从。

(0)

金门寺中见李西台与二钱唱和西绝句,戏用其韵跋之·其三

西台妙迹继杨风,无限龙蛇洛寺中。

一纸清诗吊兴废,尘埃零落梵王宫。

(0)

五禽言五首,并叙·其三

去年麦不熟,挟弹规我肉。

今年麦上场,处处有残粟。

丰年无象何处寻,听取林间快活吟。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