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于天下,谁从百岁心。
短长从所尽,祸福乃相寻。
只以名宾实,那论古至今。
未能忘物境,空复叹人琴。
试问于天下,谁从百岁心。
短长从所尽,祸福乃相寻。
只以名宾实,那论古至今。
未能忘物境,空复叹人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为鲁玉太博所作的挽词第三首,表达了对逝者鲁玉的深深哀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试问于天下,谁从百岁心”质问世间谁能真正活过百年,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接下来,“短长从所尽,祸福乃相寻”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有限和世事的变幻莫测,长短祸福相互交织。
“只以名宾实,那论古至今”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看法,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人的品行而非虚名,不拘泥于古今之别。最后两句“未能忘物境,空复叹人琴”表达了诗人未能完全超脱世俗,只能在感叹鲁玉离世的同时,仍未能忘怀世间的悲欢离合,流露出深深的惋惜之情。
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通过对生死、名利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乔木卷苍藤,浩浩崩云积。
谢家堂前燕,对语悲宿昔。
仰看桄榔树,玄鹤舞长翮。
新年结荔子,主人黄壤隔。
溪阴宜馆我,稍省薪水役。
相如卖车骑,五亩亦可易。
但恐鵩鸟来,此生还荡析。
谁能插篱槿,护此残竹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