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麦不熟,挟弹规我肉。
今年麦上场,处处有残粟。
丰年无象何处寻,听取林间快活吟。
去年麦不熟,挟弹规我肉。
今年麦上场,处处有残粟。
丰年无象何处寻,听取林间快活吟。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从艺术风格来看,这首诗采用了白话文体,语言通俗易懂,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
“去年麦不熟,挟弹规我肉。”这一句通过对比去年的麦子未能成熟,并用“挟弹规”来形容作者自己的身体状况,表达了对个人身心健康的关切。这里的“挟弹规”是一个非常生动的描写,它不仅形象地展示了一种生活状态,同时也隐含着一种悲哀的情绪。
“今年麦上场,处处有残粟。”这一句则转换了视角,从个人的身体状况到自然界的丰收景象。这里的“今年麦上场”表明了大自然的轮回和季节更迭,而“处处有残粟”则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感悟,反映了一种对于现实世界中的不完美与残缺的接受态度。
“丰年无象何处寻,听取林间快活吟。”这两句诗则转向了哲理性的思考。这里的“丰年无象”表达了一种对物质富饶背后真实价值的追问,而“何处寻”则表现出一种对于精神寄托和内心平静的探索。最后,“听取林间快活吟”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体现,通过聆听自然界的声音来获得心灵的慰藉。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越世俗纷争,追求内在平和与精神自由的心路历程。
身为百里长,家宠五诸侯。
含笑听猿狖,摇鞭望斗牛。
梅花堪比雪,芳草不知秋。
别后南风起,相思梦岭头。
秋风里许杏花开,杏树傍边醉客来。
共待夜深听一曲,醒人骑马断肠回。
一阁见一郡,乱流仍乱山。
未能终日住,尤爱暂时闲。
唱棹吴门去,啼林杜宇还。
高僧不可羡,西景掩禅关。
三省推贤两掖才,关东深许稍迟回。
舟浮汝水通淮去,雨出嵩峰到郡来。
投札转京忧不远,枉缄经虏喜初开。
西楼一望知无极,更与何人把酒杯。
初宵门未掩,独坐对霜空。
极目故乡月,满溪寒草风。
樵声当岭上,僧语在云中。
正恨归期晚,萧萧闻塞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