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阁见一郡,乱流仍乱山。
未能终日住,尤爱暂时闲。
唱棹吴门去,啼林杜宇还。
高僧不可羡,西景掩禅关。
一阁见一郡,乱流仍乱山。
未能终日住,尤爱暂时闲。
唱棹吴门去,啼林杜宇还。
高僧不可羡,西景掩禅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开元寺阁内的所见所感。"一阁见一郡,乱流仍乱山"表达了从高阁眺望,可以看到整个郡县,外面的河流和山脉交错,显得有些混乱不堪。接着"未能终日住,尤爱暂时闲"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不能长时间停留,但特别珍惜这短暂的悠闲时光。
下一句"唱棹吴门去,啼林杜宇还"则描绘出行船在吴门出发,鸭嘴形的船头如同唱歌一般前进,而林间的鸟儿也随着船只返回它们的巢穴。这里传达了一种自然与人工和谐共存的景象。
最后两句"高僧不可羡,西景掩禅关"表达了诗人对寺中高僧的敬仰之情,但同时也指出高僧们所处的境界是凡人难以企及的。"西景掩禅关"则可能暗示着夕阳下的美丽风光,也可能象征着一种心灵上的闭关修炼。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寺院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超脱世俗的向往,以及对佛法高僧的敬仰。同时,这也反映出唐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草有并蒂花,木有连理枝。
果有合欢核,豆有同根萁。
鱼或比目游,鸟亦比翼随。
同功茧作绵,合卺玉为卮。
我与子姊妹,愿得不相离。
出必同车轮,居必联屋楣。
见月每共拜,弄珠定双嬉。
子妆我掠鬓,子盥我奉匜。
我衣捣子砧,子濯污我私。
机张我续织,镜听子兼持。
子褰我衾裯,我餔子粥糜。
寒辄拥子背,暑还扇我肌。
子女迭相抱,帷帐恒并施。
生从比肩人,没以百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