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通济桥》
《通济桥》全文
元 / 元长   形式: 七言绝句

半空驾起苍龙脊,不怕双溪水来急。

踏向亭亭高处望,东西有路通南北。

(0)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元长所作的《通济桥》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通济桥的壮丽景象和其在交通上的重要性。

首句“半空驾起苍龙脊”,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将通济桥比作半空中腾起的苍龙脊背,既展现了桥梁的雄伟壮观,也暗示了它跨越天堑的非凡能力。这里的“苍龙”不仅象征着力量与威严,也寓意着桥梁连接天地、沟通南北的使命。

次句“不怕双溪水来急”,则直接点明了通济桥所处的地理环境——两溪交汇之处,水流湍急。然而,这样的险峻之地并未让桥梁显得脆弱或不堪一击,反而突出了它的坚固与不屈,表现了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的巧妙结合。

第三句“踏向亭亭高处望”,描绘了站在桥上远眺的情景。这里的“亭亭”形容桥身挺拔,同时也暗示了站在如此高处的视野开阔,可以一览四周景色。这一句不仅展现了桥梁的高度,也通过“望”字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与探索精神。

最后一句“东西有路通南北”,总结了通济桥的重要功能——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两岸的道路,更是沟通东西、连结南北的纽带。这句话强调了桥梁在促进地区间交流、推动社会发展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

综上所述,《通济桥》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不仅赞美了通济桥的雄伟与实用价值,也颂扬了人类克服自然障碍、实现互联互通的伟大成就。

作者介绍

元长
朝代:元

猜你喜欢

银山寺

山色涛声里,花关叩了元。

苔深僧不出,江静佛无言。

乱石禅机寂,眠龙水势尊。

寥寥放参罢,詶对久忘喧。

(0)

不寐四首·其二

西风枕簟寒,凉梦浸衣湿。

起坐悄无人,空阶啼蟋蟀。

(0)

有闻赋悼四首·其二

南部烟花绕禁帷,御沟宫柳绿参差。

半闲丞相功高后,三日钧天帝醉时。

党锢书残兵叩壁,围棋客散敌登陴。

只今怀悯谁编纪,故国词臣鬓有丝。

(0)

清明直大士降辰

风雨清明烟火新,更因水月见佳辰。

梨花寒食飘零雪,慈竹慈篁自在春。

礼佛暗悲头上发,提壶还劝冢中人。

斋厨晨起炊残黍,手爇名香为老亲。

(0)

初入越谒司理陈海士先生献诗二十四韵

当代推英杰,匡时仰巨公。

斯文端有赖,作者得无同。

国是评元重,人伦鉴不空。

名高腾早岁,道立冠寰中。

漳浦渊源海,云间大国风。

法星临浙水,陶冶遍江东。

击隼严威厉,神羊指佞工。

九流扶正气,一字㱲奸雄。

山徼惊闻寇,王师始即戎。

廓清传尺檄,樽俎奏肤功。

圣主方求旧,群贤已在宫。

奠盂应可卜,脱距计斯穷。

天意胡宁定,狂氛叵未终。

致犹勤侧席,展矣伫非熊。

自此先生进,其将社稷隆。

鄙儒真井鲋,小艺愧雕虫。

登网呈残蚌,知音托爨桐。

夜光收暗索,肓竖虐微躬。

病骥悲离皂,创鸿下陨弓。

衔恩惟刺骨,幽愤尚填衷。

壮士甘长贱,孤怀敢自通。

望门欣洒扫,仰止拜衡嵩。

草履初投圮,蓬心待发蒙。

朝宗来百越,迷筏指冥濛。

(0)

望海·其三

浩荡沧波一气流,飞扬何处见瀛洲。

星辰积水寒光动,日月虞渊片影浮。

坼地东南穷禹迹,谈天中夏定神州。

亦知广泽无荒漠,自有鱼盐佐国筹。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陈鸿寿 本寂 王之涣 滕宗谅 道济 丁敬 包拯 范晔 屈复 洪升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