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宵门未掩,独坐对霜空。
极目故乡月,满溪寒草风。
樵声当岭上,僧语在云中。
正恨归期晚,萧萧闻塞鸿。
初宵门未掩,独坐对霜空。
极目故乡月,满溪寒草风。
樵声当岭上,僧语在云中。
正恨归期晚,萧萧闻塞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山中夜景的图画,诗人独自坐在未关闭的门前,面对着清冷的霜空。眼望极处,是故乡那轮明月,而溪流两岸,则是被寒风吹拂的草木。远处传来了樵夫砍柴的声音,它在山岭间回荡;同时,也能听见云中飘渺的僧侣之语。这一切都映照出诗人对归期的迫切期待,但却只能听到边塞上传来的鸿鹄之声,凄凉而又孤寂。
诗中通过对夜色、月亮、草风等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深秋山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同时,樵夫的声音和僧侣的低语,又增添了一种超脱世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趣。而萧萧的边塞鸿鹄声,更是加重了诗人归乡心切却不得的哀愁。整首诗通过静谧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世界。
徒骇旧津谷,其流无定所。
源出大戏山,经此达直沽。
频年渐北徙,行恐侵村墅。
曾允方伯请,建堤资捍禦。
台怀返六辔,便道戾兹土。
混流迤郊南,延缘势一睹。
茭葑积崇崇,鱼鳞排龋龋。
防险常若斯,何虑波臣鼓。
更喜沙痕涨,俯视成洲渚。
禹行纵未能,潘治不无补。
苍烟淡霭间,极目稍延伫。
波寒鱼在潜,荻老鸿辞溆。
策鞭可乱流,无待冰合浦。
谁能麦饭亭,真伪劳稽古。
所幸奏底绩,万户庆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