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骇旧津谷,其流无定所。
源出大戏山,经此达直沽。
频年渐北徙,行恐侵村墅。
曾允方伯请,建堤资捍禦。
台怀返六辔,便道戾兹土。
混流迤郊南,延缘势一睹。
茭葑积崇崇,鱼鳞排龋龋。
防险常若斯,何虑波臣鼓。
更喜沙痕涨,俯视成洲渚。
禹行纵未能,潘治不无补。
苍烟淡霭间,极目稍延伫。
波寒鱼在潜,荻老鸿辞溆。
策鞭可乱流,无待冰合浦。
谁能麦饭亭,真伪劳稽古。
所幸奏底绩,万户庆宁处。
徒骇旧津谷,其流无定所。
源出大戏山,经此达直沽。
频年渐北徙,行恐侵村墅。
曾允方伯请,建堤资捍禦。
台怀返六辔,便道戾兹土。
混流迤郊南,延缘势一睹。
茭葑积崇崇,鱼鳞排龋龋。
防险常若斯,何虑波臣鼓。
更喜沙痕涨,俯视成洲渚。
禹行纵未能,潘治不无补。
苍烟淡霭间,极目稍延伫。
波寒鱼在潜,荻老鸿辞溆。
策鞭可乱流,无待冰合浦。
谁能麦饭亭,真伪劳稽古。
所幸奏底绩,万户庆宁处。
这首诗描绘了滹沱河堤工的壮观景象与弘历对水利工程的感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滹沱河的变迁与治理过程。
首先,诗人描述了滹沱河源头的大戏山,河水从这里出发,最终到达直沽。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流逐渐向北迁移,对沿岸村落构成威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地方官员请求修建堤坝,以保护村庄免受洪水侵害。诗人提到,堤坝的建设得到了批准,并在特定的土地上进行。堤坝沿着郊南蜿蜒延伸,形成了独特的景观。茭葑和鱼鳞般的排列,展现了堤坝周边的自然风貌。诗人对堤坝的防御功能表示满意,认为它能有效防止洪水的侵袭。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堤坝建设的喜悦之情,尤其是当河水上涨时,可以看到形成的小洲。尽管他承认自己无法完全效仿古代治水的伟人如大禹,但对当前的治理工作给予了肯定。在苍茫的烟霭之间,诗人站在堤坝上,眺望着远处的景色,心中充满了对水利工程的敬意。他注意到,即使在寒冷的季节,鱼儿依然潜藏于水中;而老去的芦苇,见证了鸿雁的迁徙。诗人骑着马,从容地穿越水流,无需等到冰封的季节。最后,他感叹于堤坝带来的福祉,使得万户人家得以安宁。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滹沱河堤工的壮丽景象,也体现了诗人对水利工程的深刻思考和对民生福祉的关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弘历展现了他对自然与人类社会和谐共存的追求。
雪里乘舟出江渚,维舟忽被南风阻。
日日登高望北风,北风夜至狂无主。
似挟全湖扑我舟,更吹山石当空舞。
微命区区在布衾,浮漂覆压皆由汝。
连宵达昼无人声,卧中已失南康城。
眯眼惊窥断缆处,唯馀废塔犹峥嵘。
老仆颠隮强为饭,慰我风微得远行。
嗟尔何曾当大险,一风十日天无情。
吾有光明十捆烛,瓮有残醪钵有肉。
新砚能容一斗墨,兔毫蛮纸堆盈簏。
为吾遍塞窗中明,早晚澄清煮糜粥。
吾欲偷閒疾著书,谁能更待山中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