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亡骚乃作,风雅变逾深。
不是忠诚者,安知讽谏心。
花连渔父舍,苔长女媭砧。
纸上多香草,童蒙拾至今。
诗亡骚乃作,风雅变逾深。
不是忠诚者,安知讽谏心。
花连渔父舍,苔长女媭砧。
纸上多香草,童蒙拾至今。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创作的《朱人远曾经屈沱作歌》中的第二首。屈大均以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人物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屈原的崇敬之情。
“诗亡骚乃作”,开篇即点出诗歌与屈原《离骚》之间的关系,暗示了屈原作品的深远影响。“风雅变逾深”则进一步强调了屈原作品在文学上的革新与深化,以及其对后世文风的影响。“不是忠诚者,安知讽谏心”,通过这一句,诗人表达了对屈原忠诚爱国、敢于直言的高尚品质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当代文人应具备的道德操守的期待。
“花连渔父舍,苔长女媭砧”,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诗意的画面,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屈原生活场景的想象,同时也隐喻了屈原与民间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他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独特魅力。
“纸上多香草,童蒙拾至今”,最后两句则以“香草”象征屈原作品中的美好理想和高尚情操,表明这些思想和艺术价值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和学习,体现了屈原作品的永恒价值和深远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屈原及其作品的深情赞颂,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文学传承与创新的思考,以及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拓窗一粲俯晴川,尽放薰风到酒边。
小待夜深清月上,藕花影里榜渔船。
鹊翅西风浅。乍疏云垂幔,近月银钩将卷。
天上应闲支机石,前度芳盟谁践。
便好织、回文锦献。
乞得秾欢今夜里,算盈盈、一水曾何远。
宁不会,暗相见。彩楼吹断闲针线。
想幽情嫩约,别有藓庭花院。
青鸟沈沈音尘绝,烟锁蓬莱宫殿。
渐木杪、参旗西转。
不怕天孙成间阻,怕人间、薄幸心肠变。
又学得,易分散。
玉笥山前水拍空,知君何处系吟篷。
敢轻奇士题凡鸟,漫有忧心咏阜螽。
沅芷澧兰犹可寄,江云渭树苦难同。
门前草木皆诗卷,独倚筼筜啸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