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法曲献仙音·其二曹溪六祖袈裟》
《法曲献仙音·其二曹溪六祖袈裟》全文
清 / 董元恺   形式: 词  词牌: 法曲献仙音

织就木棉,裁成碧绢,光耀玉环金缕。

服号离尘,布名屈朐,一钵共来西土。

想夜半传心印,把心灯遮住。宝林古。

历唐宋,禁闱崇护。袈裟阔、都作河山坐。

具龙象,遍琳宫,怎犹存亚仙祠墓。

庾岭藏身,踞石根慧明辞去。

只密证潜符,千载信衣留处。

(0)
鉴赏

这首清代董元恺的《法曲献仙音·其二·曹溪六祖袈裟》是一首赞美佛教圣物的词作。诗人以织木棉和碧绢为素材,描绘了六祖袈裟的华丽与神圣,暗示其来自西方佛法圣地。"服号离尘,布名屈朐",表达了袈裟超凡脱俗的品质,以及它在唐代和宋代皇宫中的崇高地位。

词中提到"夜半传心印,把心灯遮住",象征着六祖袈裟承载着佛法的智慧之光,如同照亮信徒内心的明灯。"宝林古",指的是佛教的重要寺庙,这里指曹溪,六祖慧能曾在此说法。词人进一步强调了袈裟的历史悠久和尊崇,"历唐宋,禁闱崇护",表明它在皇家禁苑中受到特别的保护。

"袈裟阔、都作河山坐",形象地描绘了袈裟的广大无边,仿佛包容了天地。接下来,词人感叹袈裟上的龙象图案和琳琅满目的装饰,仍然保留着亚仙祠墓的痕迹,显示其历史的丰富和神秘。

最后,词以六祖慧能在庾岭隐居和辞世的故事收尾,"庾岭藏身,踞石根慧明辞去",表达了对六祖智慧和修行的敬仰。"密证潜符,千载信衣留处",则强调了这件袈裟作为信仰传承的珍贵象征,历经千年仍被妥善保存。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六祖袈裟的神圣与历史价值,体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深深敬仰。

作者介绍

董元恺
朝代:清

清江苏长洲人,字舜民。顺治十七年举人。后遭诖误,际遇坎坷,故其词激昂哀怨。有《苍梧词》。
猜你喜欢

范县看卫河

魏流至此入清河,随地更名漾碧波。

子路堤傍黄水落,孤帆一片听渔歌。

(0)

题张彦宝陵川西溪图

松林萧萧映灵宇,烁石流金不知暑。

太平散人江表来,自讶清凉造仙府。

不到西溪四十年,溪光机影想依然。

当时膝上王文度,五字诗成众口传。

忽见画图疑是梦,而今尘土浣华颠。

(0)

惜余春慢.雨雹

窈窕纹纱,参差曲槛,无计消他长夏。

金钲匿影,石燕穿云,缥缈灵旗来也。

隐隐轻雷度时,不惜真珠,抛残盈把。

似湘妃游泳,玉徽零乱,冰弦弹罢。

又疑是、破阵钱塘,青天飞去,雪霰一时交下。

介山昨夜,风雨黄昏,霹雳车凭谁借。

怊怅方塘,碧筒出水初圆,怎禁狼藉。

助新凉、午梦绳床,彷佛声飘鸳瓦。

(0)

谒金门

春乍去。留得一天飞絮。寂寞眼看肠断处。

能经几朝暮。玄鸟归来初乳。消瘦那知如许。

无赖杜鹃啼更苦。催愁来院宇。

(0)

杏花天

迎春帘幕重重晓。乍扑面、东风寒峭。

霜花雪树关山道。转眼王孙芳草。

园林里、新莺小小。屋角外、游丝袅袅。

红楼从此风光好。齐约秋千会早。

(0)

声声慢.七夕怀女

红烛光分,绿窗梦醒,银河宛转微明。

立到桐阴,深宵玩赖无声。

花开乱萤如豆,听莲街、衙鼓轻轻。

最可叹,竟紫鸾杳信,青鸟难凭。

冷落空庭飞絮,看双星黯澹,眉月微横。

云掩仙山,何其缥缈难登。

长梯若能渡我,仗心香、默默通诚。

惟惧这,溽暑蒸人,难耐断更。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彭端淑 李陵 杨嗣复 宋教仁 富嘉谟 吴西逸 周容 庄忌 茅坤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