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流至此入清河,随地更名漾碧波。
子路堤傍黄水落,孤帆一片听渔歌。
魏流至此入清河,随地更名漾碧波。
子路堤傍黄水落,孤帆一片听渔歌。
此诗描绘了卫河流经魏县至清河段的壮丽景色与人文风情。首句“魏流至此入清河”,以“魏流”点明源头,暗示水流之远,至清河则展现其汇入新境的景象,暗含自然与地理的融合之美。次句“随地更名漾碧波”,生动描绘了河水随着地形变化而变换名称,波光粼粼,碧绿如镜,展现了水体流动与地域特色的和谐共生。
接着,“子路堤傍黄水落”,通过典故引入,将历史人物子路与现实景观相联系,子路堤旁,黄河之水缓缓流淌,落日余晖映照,营造出一种历史与自然交融的意境。最后,“孤帆一片听渔歌”,画面转为静谧,孤舟独行于碧波之上,远处传来渔人悠扬的歌声,既表现了旅途的孤独与宁静,也传递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的亲近之情。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卫河沿途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故事,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蕴含着对历史文化的追忆,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感捕捉和深刻感悟。
浮云无停阴,急雨来清秋。
飒飒水上风,吹我千里舟。
二年客淮楚,乞米充饥喉。
空堂堆诗书,冷落妻子羞。
操舟将何之,漫浪为西游。
岂不厌奔走,贫贱无良谋。
人生天地间,如萍水中浮。
安得必所往,南北但随流。
达者知其然,委己任去留。
止若寄渚雁,行如浮海桴。
万物本无事,百年漫多忧。
冥怀付造物,俯仰予何求。
开门无客来,永日不冠履。
客至我老懒,投刺辄复去。
端成两相忘,因得百无虑。
故人在旁郡,书信不能屡。
兴哀东城公,将掩郏山墓。
不能往一恸,名义真有负。
可能金玉骨,亦遂黄壤腐。
但恐已神仙,裂石终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