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河黯淡月光斜,蜡烛分明泪绛纱。
深树无媒引鹦鹉,错抛红豆入他家。
秋河黯淡月光斜,蜡烛分明泪绛纱。
深树无媒引鹦鹉,错抛红豆入他家。
这首诗《惆怅词》由明代诗人陈子壮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首句“秋河黯淡月光斜”,以秋夜的河面和斜斜的月光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凄清幽寂的氛围,暗示着主人公心境的沉重与孤寂。秋河的黯淡与月光的斜照,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映射出人物情感的低落与迷茫。
次句“蜡烛分明泪绛纱”,将蜡烛的泪滴比作绛纱上的泪水,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悲伤。蜡烛的泪滴象征着情感的流失与消逝,绛纱则增添了一种华美而脆弱的美感,进一步强化了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
第三句“深树无媒引鹦鹉”,通过“无媒”二字,暗示了主人公在情感交流上的困境。深树中的鹦鹉无法被引诱,象征着主人公在寻求心灵慰藉时的无助与孤独。这一句深化了主题,展现了主人公在情感世界中的孤立无援。
最后一句“错抛红豆入他家”,以红豆作为比喻,象征着主人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失落。将红豆误投他人之家,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又暗含了对错误选择的后悔与无奈。这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揭示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
整体而言,《惆怅词》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展现了主人公在情感世界中的孤独、哀愁与挣扎,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失落。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象征意义,展现了陈子壮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洞察力。
爱君凛凛有英风,刮目相看为改容。
榻解久悬延孺子,楼登百尺卧元龙。
货因缕积成良贾,学务深耕鄙惰农。
已约三冬重过我,尽携书史日相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