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独居自遣一首寄厚之》
《独居自遣一首寄厚之》全文
宋 / 李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平生忧道不忧贫,万里风波一叶身。

路滑须凭木上座,天寒那用竹夫人。

闲寻独鹤为仙友,笑指孤云作近邻。

北客不劳频问讯,已拚终老海南滨。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光所作的《独居自遣一首寄厚之》。诗中表达了诗人独居生活中的淡泊与超然,以及对自然和仙鹤的亲近。

首句“平生忧道不忧贫”,点明了诗人一生追求的是道德与真理,而非物质财富,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和精神追求。接着,“万里风波一叶身”描绘了诗人如同一片小舟在广阔无垠的风浪中漂泊,形象地展现了他孤独而坚韧的生活状态。

“路滑须凭木上座,天寒那用竹夫人”,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人生之路比作滑溜的路面,需要依靠稳固的木凳来支撑;将寒冷的天气比作需要取暖的竹夫人,暗示了诗人面对生活的艰难和挑战时的坚韧与独立。通过这些细节,诗人展现了自己在逆境中保持自我、不依赖外力的精神风貌。

“闲寻独鹤为仙友,笑指孤云作近邻”,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将独鹤视为自己的仙友,将孤云视为近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亲近和内心的宁静。这种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不仅丰富了诗人的精神世界,也为其提供了心灵的慰藉。

最后,“北客不劳频问讯,已拚终老海南滨”两句,表明诗人已经做好了终老于海南的准备,不再频繁地向远方的朋友问候。这既是对自身命运的接受,也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选择在海南度过余生,或许是为了追求更加自由、宁静的生活环境,或是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独居生活中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然的深情依恋,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命运的坦然接受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李光

李光
朝代:宋   字:泰发   号:转物老人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生辰:1078年12月16日[1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
猜你喜欢

羊城秋忆·其十六

何堪事事忆前朝,芳草王孙马首骄。

镜破乐昌终有会,珠还合浦已无聊。

巢空岂见遗完卵,树老曾无发旧条。

十二阑干秋水碧,月明犹记教吹箫。

(0)

羊城秋忆·其十三

霏霏凝露滴残秋,叶底螳螂计已周。

不谓利才奴有辈,讵知入蜀已无刘。

迷楼肉阵悲姝子,隋苑吴宫惜莫愁。

十斛明珠徒买恨,夜来台地觅风流。

(0)

霍山古循之仙洞雷江东去数十里望之如奇云巫进隐居其下皆称泉石之胜诗以先订·其一

远峙看天半,奇云不易逢。

幽闻无虎豹,翠欲滴芙蓉。

气隐仙灵宅,秋藏野客踪。

何时残暑尽,相待扣山钟。

(0)

罗浮杂咏·其七

过雨濯芙蓉,轻烟散桃萼。

曲涧吹古香,流入西窗角。

(0)

罗浮杂咏·其六

肃肃霜林静,高岩悬玉镜。

何处壑中猿,一啸千峰应。

(0)

咏怀·其三

畴昔何所慕,梦与古人期。

斯道久已杳,髣髴若见之。

贫贱拘阔怀,局蹐废驱驰。

乃令此心负,耿耿终不移。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