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室先茔下,哀心有所归。
每来开户牖,浑似恋庭闱。
丘木成风树,衰裳换綵衣。
吾生与君类,东望涕交挥。
筑室先茔下,哀心有所归。
每来开户牖,浑似恋庭闱。
丘木成风树,衰裳换綵衣。
吾生与君类,东望涕交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觏的作品,名为《寄题陈适追养亭》。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土和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筑室先茔下,哀心有所归。”这一句表明诗人在选址建造居所时,首先考虑的是能够接近祖坟,这反映出诗人对于家族根源的重视和对故土的情感寄托。这里的“哀心”指的是那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而“有所归”则表达了诗人内心寻求安顿之处的渴望。
“每来开户牖,浑似恋庭闱。”这句话描绘了诗人每次回到家中,每一次推开门窗,都会有一种对家园的依恋之情。这里的“浑似”意味着极其相像,而“恋庭闱”则形象地表达了那种不舍得离开家庭温暖的感觉。
“丘木成风树,衰裳换綵衣。”这两句是对自然景观和个人生活状态的描写。“丘木成风树”指的是山林间的树木随风摇曳,如同巨大的风中之树,而“衰裳换綵衣”则意味着诗人在这里过着简单而质朴的生活,穿着简陋的衣服。
“吾生与君类,东望涕交挥。”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吾生与君类”意味着诗人与亲人们生命如一,而“东望涕交挥”则是说诗人每当向东方(古代多认为祖先和故土在东)凝视时,眼泪便与长空的云朵相连,形象地表达了深沉的乡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生活状态的描写,以及对亲人和故土的深切思念,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传统家风、家族根源的重视。
千江有月一一同,一月普现千江影。
谓一为月影非实,影既非实月何有。
是一即千千即一,水月究竟无实相。
随见有月月在水,亦无究竟非实者。
譬如观音妙色身,对物而见千臂眼。
于是千臂千眼中,何者为正何独非。
菩萨一体作一用,千体同是无剩法。
此水此月亦复然,照用齐行一无欠。
俯不见月仰亦无,千月阙一固不可。
上人此庵憩瓶锡,终日宴坐常湛然。
散一为千弥六虚,摄千归一不盈寸。
我知上人环堵中,能广能狭能方圆。
空诸所有何必然,作是见者名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