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一砺四首·其一》
《十一砺四首·其一》全文
宋 / 郑思肖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钱塘帝王都,宫阙高崔嵬。

盛治蔼无外,鼓舞如春台。

咸淳圣人去,山崩龙虎摧。

弹指变晦冥,铁围生劫灰。

丈夫吐一语,霍落飞风雷。

直排四海水,并走天外来。

手濯天地壳,永劫绝纤埃。

唤醒群盲儿,欢喜双眼开。

(0)
鉴赏

这首诗《十一砺四首(其一)》由南宋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郑思肖所作。全诗以钱塘江畔的帝王之都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历史变迁图景。

首句“钱塘帝王都,宫阙高崔嵬”点明了地点与历史地位,宫殿巍峨,彰显出往昔的辉煌。接着“盛治蔼无外,鼓舞如春台”描绘了盛世景象,如同春天的舞台般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然而,好景不长,“咸淳圣人去,山崩龙虎摧”暗示了圣主离世,国家动荡,如同山崩地裂,龙虎折损,象征着国力的衰败。接下来“弹指变晦冥,铁围生劫灰”描述了时间的无情,瞬间万物凋零,如同世界末日的景象。

“丈夫吐一语,霍落飞风雷”表达了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犹如风雷激荡,震撼人心。紧接着“直排四海水,并走天外来”展现了英雄的气魄与决心,仿佛能排山倒海,甚至穿越天际。

“手濯天地壳,永劫绝纤埃”则寓意英雄以自己的行动净化了天地,消除了尘埃,象征着精神的崇高与伟大。最后“唤醒群盲儿,欢喜双眼开”表达了英雄的影响力,能够启迪愚昧,让众人看到光明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强烈的对比,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以及英雄人物对时代的影响,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作者介绍
郑思肖

郑思肖
朝代:宋   字:忆翁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生辰:1241~1318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佛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猜你喜欢

鹧鸪天·其三

不学真空不学仙。不居廛市不居山。

时沽鲁酒供诗兴,莫管吴霜点鬓斑。

只么去,几时还。岂知魂梦□□间。

凭君休作千年调,到处惟□一味闲。

(0)

玉抱肚

同行同坐。同携同卧。

正朝朝暮暮同欢,怎知终有抛亸。

记江皋惜别,那堪被、流水无情送轻舸。

有愁万种,恨未说破。知重见、甚时可。

见也浑闲,堪嗟处、山遥水远,音书也无个。

这眉头、强展依前锁。这泪珠、强抆依前堕。

我平生、不识相思,为伊烦恼忒大。你还知么。

你知后、我也甘心受摧挫。

又只恐你,背盟誓、似风过。共别人、忘著我。

把洋澜在,都卷尽与,杀不得、这心头火。

(0)

谒和靖先生墓借斗山韵

孤山仙冢草菲菲,姓字留将后世知。

遣稿文无封禅事,名家梅有影香诗。

祇惭老子携琴晚,不见苍头放鹤时。

一瓣心香聊敢敬,寒泉自掬酹瓷卮。

(0)

病起·其一

一病已兼旬,朝来试整襟。

眼前惊雾散,耳底怪蝉吟。

检点尘侵砚,爬搔雪满簪。

春归浑未省,绿树又成阴。

(0)

除夜

老境渐相干,饶侬鬓未斑。

岁华今夜换,天道此时还。

累重家常俭,身轻心自閒。

莫愁生计薄,笔底有青山。

(0)

呈许使君·其二

蒙泉清彻底,更不著纤尘。

滕阁曾逢月,花屏又遇春。

采芹尊秀士,拔薤抑强民。

祇恐芝泥召,催归侍紫宸。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